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访问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的遗传因子。它是蕴育雷锋精神的深厚土壤。雷锋精神中蕴涵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是顺理成章的。雷锋成为和平时期最为人们爱戴的英雄,哺育其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时代因素,就是科学的价值观——毛泽东思想。雷锋精神从民族精神、哲学智慧、传统美德及历史观等方面,发扬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思想 雷锋精神
  作者简介:于金廷,中共抚顺市委讲师团教授。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雷锋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雄,被誉为具有“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毛主席的好战士”。这首先应该归功于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的遗传因子,它是蕴育雷锋精神的深厚土壤。雷锋精神中蕴涵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是顺理成章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雷锋精神的深厚土壤
 

  虽然我并不赞成把雷锋精神与一切时尚的东西联系到一起,但有一种东西却与雷锋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这就是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雷锋精神既辉映着时代精神的光辉,也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
  我们大力宣传的雷锋精神,是对雷锋先进事迹的理性概括。要把它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使它成为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的教育和熏陶,像优秀传统文化那样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心悦诚服和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个头顶瓢泼大雨帮老大娘找儿子的雷锋;那个自掏腰包替丢了钱的大嫂买车票的雷锋;那个把微薄的津贴积攒起来捐给受灾群众的雷锋;那个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亲人的雷锋;那个把中秋节的月饼送给患病战友的雷锋;那个毫无保留地教战友学技术,帮助战友进步的雷锋;那个因公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和热爱这样的雷锋呢?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雷锋就是个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好事而不计名利的大好人。雷锋的所作所为既代表了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尚,也完美地体现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扎了根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中国的老百姓往往是以“好人”来赞美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就是作为传统道德核心的“仁义”。雷锋就是人们心目中具有大仁大义完美人格的道德模范。
  或许有人会说,雷锋读书只念到小学毕业,解放后的学校教育也不再教授传统道德。他工作后读的书主要是《毛泽东选集》和描写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他怎么会有这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意识呢?
  其实这正是传统的力量。所谓传统,按照《辞海》的解释,就是世代传承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及行为方式等。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无形的,但又是十分强大的影响和规范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承了几千年,从来没有中断过。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遗传因子。浸润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中,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它的影响、认同这种价值观。雷锋的家乡在湖南长沙,这是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楹联)的地方。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和近代大儒曾国藩的影响深远。这从雷锋虽然只读过六年书,却能写出大量思想深刻的日记中可见一斑。雷锋出生于一个虽然贫困但世代善良守本的家庭。在他苦难的童年曾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知恩图报的传统观念,使雷锋从小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养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道德意识,并成为雷锋精神中最具人性光彩的成分,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其实不止是雷锋,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因子。我们今天要把雷锋精神发展为雷锋文化,同样也是要让它成为能为人们所接受的优良传统。
  
二、毛泽东思想是哺育雷锋成长的阳光雨露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邓小平曾客观地评价说:“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思想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更是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雷锋作为那个年代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以及影响深远的雷锋精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形成的。
  雷锋生前就已经是一位广为人知的时代先锋。当年在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事迹。雷锋在各地作报告,也大多是讲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他在日记中由衷地写道:“我深切地认识到,要想成长进步,要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就必须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指示办事,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作为一个经历过旧社会磨难的苦孩子,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毛泽东思想是真信真学真用的。翻开雷锋的日记,其中大部分篇幅是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汽车兵,他深切地感受到:“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至于学用结合,认认真真地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雷锋更是堪称典范。他在日记中真诚的写道:“我从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那天起,就牢记住这样几句话:理论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即使学得烂熟,但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仍然不能很好地改造思想……我决心要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定要使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扎根,在我的一切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
  重复这些尽人皆知的事实,就是为了强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雷锋的成长和雷锋精神的形成,是有特定历史环境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虽然雷锋精神的内涵也要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我们如何想把雷锋精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雷锋成为和平时期最为人们爱戴的英雄,哺育其成长的最重要的时代因素,就是科学的价值观——毛泽东思想。这一点是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的。
 

三,雷锋精神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雷锋精神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滋润人们心田的精神养分。雷锋精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盛的生命力呢?我以为就在于它契合了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即把科学的理论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雷锋精神就既突出了时代精神,又符合我们这个民族从传统文化中承继下来的价值观。但雷锋精神又不只是简单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是在许多方面发扬光大了优秀传统文化。
  雷锋精神张扬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乾·坤》)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雷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精神风貌充分弘扬了这种民族精神。雷锋参加工作的年代正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也是我们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苏联背信弃义的停止援助,国内又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一面旗帜来鼓舞全国人民的革命士气。雷锋对此有清楚地认识。他在日记说:“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雷锋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那里去,干革命不分份内份外,干一行爱一行的实际行动,和雷锋精神所体现出的那种“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志”,成为激励着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当时那种困难的情况下,雷锋对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充满信心,他胸怀祖国、心系天下,不为任何困难所吓倒,勇于承担任何艰苦重大任务的精神,也充分地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我们的民族精神因为有了雷锋精神而更加生气勃勃。雷锋精神也由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准确地把握了中华民族自古遵循的“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生之道和哲学智慧。“和”的理念包括对和谐的追求,与对“和为贵”哲学思想的运用等内容。人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一直是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地。儒家尤其重视人内心的和谐,因为这是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他们在论及道德高尚、内心和谐的君子人格时说:“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荀子·哀公篇》)强调的是,做君子就要忠诚守信又不自认为有德行,道德高尚又没有自夸的意思,思虑明晰周全又不自以为是,体现出自然平和的样子,让大家都觉得可以赶上自己。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雷锋的品行和心态可以说比儒家赞赏的君子人格有过之而无不及。雷锋虽然生前就已经是一个全国全军都很有名的先进人物,但他心态非常谦逊平和。他把一切荣誉都看成是党的教育、领导的培养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非常善于团结每一个同志,关心每一个同志,同大家友好相处,并且总是在帮助和带领大家一道进步。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大力发扬的。
  传统文化的“贵和”,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和”都是事物发展所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和”并不否认矛盾和斗争,也不是强求“同一”,而是有原则有立场的“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传统文化讲“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强调不能无原则的为求和而求和。周总理概括雷锋精神的题词中赞扬雷锋有“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雷锋日记中写道:“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表明,雷锋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和”文化的真谛。
  雷锋精神升华了传统文化中的进步思想。“民本”思想和“仁爱”观念,是传统文化中最富人民性和进步性的思想精华。传统文化讲“民为邦本”(《尚书·五子歌》);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道德追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的“忠恕之道”。雷锋视人民为亲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牢记毛主席“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教导,决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关怀爱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不息。”他在参加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时见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祖母一样。他说:“我不但爱这些老太太,而且爱全国人民,爱全世界的穷苦大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要为他们的自由、解放、幸福而贡献自己毕生的全部精力,直至最宝贵的生命。”他在理解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重大人生问题时说:“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的更美好。我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雷锋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的深情,他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认识,和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实际行动充分表明,雷锋的精神境界已经超越了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仁爱”的道德观念,把它们升华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邓小平对雷锋的评价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雷锋精神颠覆了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史观。传统文化对那些对于国家、民族有重要贡献的伟人和英雄情有独衷,并且有“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思想。中华民族也向来是个英雄情结深厚的民族。但传统史观中的英雄,基本上都是帝王将相。而在对雷锋精神的概括中,有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给雷锋的题词却意味深长。一是刘少奇称赞雷锋“平凡而伟大”。平凡而能伟大,这一方面肯定了雷锋的事迹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好人好事,但他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辈子有益于人民;另一方面则高度赞扬了这种人们历来认为最难达到的境界雷锋达到了,所以雷锋的精神是伟大的。二是陈云称赞雷锋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这是中国人给予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最高荣誉。雷锋精神所展现的伟大人格和平民英雄形象,不仅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学习的好榜样,而且颠覆了几千年的英雄史观,最好地诠释了“六亿神州尽舜尧”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
      雷锋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不止这几个方面,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以及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由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蕴育而形成的雷锋精神,在凸现时代精神与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将同中华民族精神一道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日益丰富的雷锋文化,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道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