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雷锋精神

雷锋文化新视野

访问量:

      2003年,新浪网等十七家强势媒体共同举办“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雷锋以23138张选票名列十大偶像第七位。2010年,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雷锋同样高票当选。如果说2003年文化偶像评选,雷锋的当选是媒体的主流文化话语示好,那么,2010年双百评选,雷锋的当选则是官方的价值导向宣示。
      其实,与强势媒体和官方宣导殊途同归,在大众文化层面,雷锋也已呈现势不可挡的“后流行”趋势。2001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凭借后期制作的flash动画从网络迅速传播到现实社会;2004年5月,盛大网络游戏公司推出了让青少年以娱乐的方式来学习雷锋所代表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游戏《学雷锋》;还有李宁公司推出的“雷锋帽”、“雷锋鞋”一时成为时尚混搭……
这都充分表明,雷锋已经成为一种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个具有丰富张力的文化符号。
      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分析雷锋文化的形成,研究雷锋文化的结构功能,探究保护开发雷锋文化资源的思路。
一、雷锋文化的形成
      雷锋文化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新中国刚刚踏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发展异常困难,再加上中苏关系的恶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物质的匮乏和生产的艰难正需要精神的支柱。雷锋精神应时而生,其英雄事迹和人格魅力感动无数人。1962年雷锋牺牲以后,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主要国家领导人因此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掀起热潮,雷锋文化也在学雷锋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在历史中形成的雷锋文化,有着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雷锋文化既建立在雷锋个人的言行经历之上,又吸收了所有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言论及其蕴含的时代精神。雷锋的日记记录了雷锋真实的成长历程,这是雷锋文化形成的重要依据,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实则是雷锋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当然,雷锋文化实际上并不仅仅局限于雷锋个人的事迹言论,如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称的并不只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个人理论一样。实际上,继雷锋之后涌现出的一批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既从雷锋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也不断把新的内容融汇到雷锋文化之中,这是雷锋文化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生命力,跨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时代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后继者持续向全社会推出雷锋这个先进典型,相继对雷锋精神做出了一系列精辟诠释,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创建了一系列的新的概念和范畴,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奠定了雷锋文化的基本框架。
      首先,揭示雷锋这一文化偶像特征。刘少奇“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题词,强调雷锋的“平凡而伟大”,阐明平凡与伟大,在雷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统一。从凡人小事中探寻和强调不寻常的价值。
      其次,概括雷锋文化实质、内涵。无论是刘少奇,还是邓小平等人的题词都指明雷锋文化实质是共产主义精神。1965年8月30日,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发表了毛泽东“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手迹。毛泽东指明雷锋精神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恩来的名句“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概括出雷锋文化的基本内涵。这些有关雷锋文化的全面、系统、准确、精辟的概括,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尽管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现今对雷锋文化内涵的表述有某些变化,但其基本精神都未超出伟人的题词框架。
      第三,定位雷锋文化的时代价值。邓小平题词“谁愿意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透彻指明:学雷锋是一个自觉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自我提升过程,是向共产主义者高标准前进的自觉的实践过程。学雷锋根本就是要解决“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周恩来题词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赋予明确内涵,指明学雷锋的目标取向。
      第四,奠定雷锋文化研究基本理论框架。伟人题词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规范,诸如“平凡而伟大”、“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钉子精神”等。在道德价值观上形成“甘做人民勤务员”、“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新规范。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新规范,为雷锋文化理论形态建构了新的话语体系。
      第五,成为雷锋文化研究和发展的行动纲领。伟人的题词开启、指导了持续至今的全国范围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国社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鼓舞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现代中国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绝好的主题,为未来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价值目标和模式及可供参照的方法;雷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构成,成为国际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之一。
      总之,伟人题词为雷锋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雷锋文化形成的源头。在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旗帜上书写了新的内容。
      对雷锋的文化解读是一种创新,既要有理论勇气,但必须要具备科学精神。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一些所谓对雷锋的文化“解说”,如“时尚雷锋”、“人文雷锋”、“自然智慧雷锋”等等。这些“解说”不管其出发点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脱离雷锋人物的真实,离开雷锋文化的本质规定,离开半个世纪学雷锋生动实践,实质上背离了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后继者揭示的雷锋文化本质的真理性认识。这类“伪”往往以“新”的面容出现,容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干扰雷锋文化研究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所以,提出“固本创新”尤为紧要。固本,即坚持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后继者揭示的雷锋文化本质和雷锋文化的根本方向。创新,则是在坚持这一原则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雷锋文化是群众学雷锋实践活动的升华和结晶。抚顺是雷锋文化生成和高扬的圣地。
      文化是历史的投影。一个事物、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存在,都是一定历史过程的产物,都有它的原因和条件,因此也有其确定的本质。雷锋文化虽然以雷锋名字命名,但是它的生成和完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和实践。不能想象没有人民群众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学雷锋实践,会有生机勃勃的雷锋文化的产生。雷锋文化的形成和丰富,充分显示了文化主体——人民群众行使文化选择的权利、责任和创新智慧。
      在雷锋文化的生成中,抚顺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了独特作用。抚顺是雷锋文化生成和高扬的圣地。
      雷锋只有三年多的军旅生涯,而其中就有两年在抚顺度过。这两年,是雷锋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抚顺给了雷锋“人民代表”的信赖和希冀,雷锋在抚顺参政议政的实践中开拓了眼界,提升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境界。抚顺的红领巾给了雷锋“优秀校外辅导员”的荣誉和热爱,雷锋把爱心和美德留给孩子,构成后来“雷锋传人”这一新文化的师承效应。抚顺人在雷锋生前就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活动。雷锋在抚顺因公殉职,抚顺人民厚葬雷锋,专门修建陵园作为英雄的安息地。每到清明前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构成一种独特的红色文化现象。
      抚顺人民不仅哺育了雷锋,而且为推动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做出独特的贡献:抚顺创造了全国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学雷锋小组、第一届学雷锋理论研讨会、第一份学雷锋研究刊物、第一个雷锋事迹展览、第一个以雷锋命名的基金会等等。
      抚顺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源头,抚顺已成为学雷锋新思想、新观点、新形式的孵化地。抚顺保存了雷锋物化与活化的丰富资料,创造了学雷锋鲜活的经验,对全国学雷锋活动发挥着示范效应,积淀了雷锋精神研究的丰厚成果,培育了一批雷锋精神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营造了雷锋文化的浓厚氛围。抚顺已形成以“雷锋纪念馆”为标志、以雷锋传人为链条、以充盈“雷锋情结”的市民社会心理及道德生活为深厚底蕴的雷锋文化生态圈。
      雷锋文化的生成与群众学雷锋实践活动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雷锋文化选择人民群众作为实现的主体,由此获得物化的现实力量;人民群众选择、创造雷锋文化,由此实现了理想追求的现实表达。雷锋文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代表了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由此获得持久发展、累积的根基;人民群众在雷锋文化中自我观照,获得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精神力量,进一步促进了雷锋文化的更新和升华。
二、雷锋文化的结构和核心内容
      雷锋文化是在学雷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复合型文化,是学雷锋活动的策动者、组织者和与学雷锋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社会成员的共同创造。它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物质、制度、精神三类文化既相区别又彼此联系,构成文化整体。三者为同一文化体系中的“表层”、“中层”与“深层”结构。
      物质文化是以雷锋纪念馆为主要表征的诸如城市雕塑、信息载体等表层文化。在四十余年学雷锋活动中,雷锋成为歌曲、诗、画、故事、散文、电影、电视、曲艺、戏剧、音乐、日记、图片、题词、标语、文章、文件、社论、雕塑、工艺品、美术作品、连环画、报告文学等各种载体所表达的内容。据中国沈阳吉尼斯工作室主任唐月松介绍,申请人向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国总代理提出了五项申请。但最终他们在五项中选取了两项递交英国总部。递交的两项为:雷锋是被创作谱写成诗歌、曲艺、歌曲最多的士兵;雷锋是被冠名最多的士兵。这种以同一题材带动大批量优秀作品出现的情况,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制度文化是关于学雷锋的各类组织、各种制度、纪念日及人们日常生活与行为的规范,虽不可触知,但见之于人们的行为活动,这是中层的文化。纵观四十多年学雷锋活动发展轨迹,学雷锋活动已从初期的阶段性、临时性,走向经常性、常态性。人们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里,结合到岗位实践中,并制定完善了各种规范制度;设立了各种学雷锋奖项,构建起一整套学雷锋长效机制。
      精神文化是关于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是深层的文化。雷锋文化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一体,是包括政治思想、经济观念、人生追求等多种因素的文化复合体。这一丰富的文化系统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元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憎分明;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钉子”精神;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谦恭好学、从不自满;尊老敬贤、关心他人等等。雷锋文化就是由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精神文化有机体。以雷锋为主要创作对象的诗歌、散文、故事、报告文学、戏剧、曲艺、电影、电视、音乐、雕塑、漫画、日记、题词、社论等各种文化载体所表达的内容也属于精神层面的雷锋文化。
      实际上,雷锋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雷锋精神,她产生于和平的建设时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产生于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相比,雷锋精神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望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雷锋精神体现在理想信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其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总之,所谓雷锋文化,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事迹言论为基础,在学雷锋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复合体。
      同时,雷锋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直接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起码的认识前提。
三、雷锋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对雷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发挥雷锋这一抚顺名片效应的前提条件。发掘、保护、合理利用雷锋文化资源是填充抚顺城市文化中心内容,是抚顺打“雷锋”牌、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建设强大的雷锋文化产业来巩固抚顺作为“雷锋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发祥地”、“学雷锋活动发源地”中心地位的重大战略措施。
      尽管抚顺有“雷锋精神发祥地”美誉,然而,抚顺人还缺乏对“雷锋文化”、“雷锋文化资源”的认识自觉,更缺少对自己拥有“雷锋文化资源”的价值理性。因此,人们对抚顺雷锋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价值等底数的总体把握不足,相当门类的雷锋文化资源处在放任、分散的境地。没有全面完整的雷锋文化资源数据,没有相应的围绕雷锋文化资源乃至雷锋文化产业发展变化动态的信息采集、监控系统,不清楚自己拥有的财富,必然导致无法周全地保护、开发、利用财富,对“雷锋文化资源”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郑重态度更难以做到。
由于体制及机制的局限,“雷锋文化资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条块分割及部门所有的问题,没有权威性综合领导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总体规划。比如,雷锋精神研究机构在抚顺市就有三家,分属不同部门。一个是隶属于抚顺市社会科学院的雷锋精神研究所,一个是隶属于民政局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研究中心,一个则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网站有四家(雷锋精神研究所、雷锋纪念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众资讯)。
      由于“雷锋文化”、“雷锋文化资源”问题刚刚起步,社会公认度提高尚需一个过程,所以有关方面还没有来得及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明确、系统的政策。规则的空白,使雷锋文化资源的开发及雷锋文化产业的兴起尚处在喷发期的前夜,还未走上高速健康发展的快行道。
由于受传统的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观念的影响,雷锋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加工与文化产业间的脱节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丰富的雷锋文化资源,因其存在发掘、消化、吸收、艺术性创作的难度而少有人深究,另一方面在原创阶段人才、资金、政策配置不足。
      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有着学雷锋的优良传统,蕴藏着丰厚的雷锋文化资源。认识抚顺独特的属地性优势,放大亲历性效应,使雷锋文化成为推动抚顺全面发展的动力泉源,是我们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获辽宁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