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
/
/
/
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写在开展学雷锋活动49周年之际

新闻资讯

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写在开展学雷锋活动49周年之际

访问量: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贾永、曹智、徐壮志)他的品德,感染了千千万万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他的精神,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他的名字,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的事迹,载入了史册并给历史以持续不断的影响……

  他就是雷锋,一位把名字写在亿万人心中的青年人,一位人民军队平凡而伟大的士兵。

  伟大的号召——在党中央的持续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

  雷锋的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雷锋的思想、作风和品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昂扬向上的时代风尚,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1962年8月,雷锋牺牲后,他的先进事迹通过报刊、电台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也牵动了中南海的目光。

  1963年2月22日,在接到《中国青年》杂志“学雷锋专辑”的题词请求时,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欣然提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同当时的中央军委领导同志谈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向雷锋同志学习也包括我们。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报刊在醒目的位置上,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题词手迹。几天之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陆续发表……

  伟大的号召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一场轰轰烈烈的向雷锋学习活动迅速席卷全国。雷锋和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道,从此成为中国人所熟知、所敬佩、所学习的榜样……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一伙对社会风气的败坏,使身处逆境的邓小平心中十分不安。

  1975年7月14日,第二次复出后的邓小平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位的,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从这个事情上是可以看出问题的……如果认为这些无关紧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

  两年之后,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再次提到了雷锋。他说:“1975年,我讲过,‘雷锋叔叔不在了’,‘四人帮’对此大肆攻击、诬蔑。其实,这不是我的话,是老百姓的话。”

  面对时代的需要,党中央倾听着人民的呼声,在神州大地上再度奏响了学雷锋的新乐章。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在新旧生活方式、新旧道德观念的尖锐撞击下,商品社会奉行交换原则,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还要提倡吗?注重个人发展的时代,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还值不值得弘扬?

  对此,时代的回答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需要雷锋式的奉献精神,经济的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雷锋精神重放光芒。学英雄业绩,走英雄成长道路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普遍展开。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终身,舍己为人、热心助人的社会风尚蔚然而起。

  历经十年心灵磨难的人们惊喜地说:雷锋叔叔回来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雷锋活动也面临着新的困惑: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的时候,还要不要开展学雷锋活动,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党中央的号召,更是历史实践的反复证明。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学习雷锋。

  1990年3月5日,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发表27周年之际,首都各大报刊同时发表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雷锋的题词。

  这一年的10月29日,江泽民来到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在与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座谈中,他亲切地说:雷锋出在你们团,但是他的宝贵遗产应该是属于全军的,属于全党的,属于全国人民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党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与时俱进的学雷锋活动犹如一把不熄的火炬,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递,放射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

  穿越漫长的岁月时空,学雷锋活动进入到了新世纪新阶段。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蔓延,面对时有发生的贪污腐化、损公肥私、唯利是图现象,面对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如何激励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紧紧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庄严号召全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党中央还明确提出,学雷锋活动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

  为深刻转型的社会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一次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走向常态化……

  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到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从注重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到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21世纪的学雷锋活动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经受住了重重历史考验,学雷锋活动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里经久不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为一代代中国人所铭记、所追随…… 
永远的榜样——融入民族血脉的雷锋精神,滋养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灵

  虽然只有22年的短暂人生,但雷锋的精神却如同一面旗帜,历经风雨始终飘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就在雷锋牺牲的那一年,一个叫刘英俊的青年入伍了,这位和雷锋同样年轻的战士,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刻在了自己劳动用的锄头上,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

  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住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而当惊马危及群众生命时,他毅然选择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角色——“群众生命的守护员”……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却从未离开。如同刘英俊一样,不同时代的“雷锋”,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用已经养成的习惯或义举,为“雷锋精神”这面旗帜涂抹上一道又一道亮丽的色彩——

  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车站看守煤堆,每天都要猫着腰用手将漏在石缝里的煤一点一滴地抠出来。她不嫌脏,不怕累,唯恐干得不多,在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她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仍然是“让我上班”。她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活雷锋”,身患癌症期间,仍然坚持为五保户、军烈属老人送煤送粮打扫卫生……她就是“党的好女儿”赵春娥。

  这是一位被人们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共和国军人——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原副部长朱伯儒。有人落水,他跳进湖中;隧道塌方,他舍己救人;他以雷锋为榜样,义务赡养孤寡老人;他勤俭节约,却先后接济了数十位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战士。1984年5月4日,邓小平题词勉励: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孔繁森。他两度赴西藏工作,每次下乡总要接济困难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他领养3个孤儿后,经济更加拮据,不得不靠献血补贴家用。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就先后献血900毫升。与此同时,他扶贫济困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1994年,他因车祸牺牲,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

  从长江到嫩江、松花江,1998年夏,一场史所罕见的特大洪水汹汹而来。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刻,成千上万个“雷锋”站了出来——在九江,为堵泡泉群,村民们把自家的棉絮全拿了出来,缺少木料时,他们又带头拆去自家的门板;在大庆,数万农户不顾自家房屋倒塌,坚守大堤;在湖北,为了保卫大堤,当地群众掘开了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民垸,把洪水引向了家园……

  在湖北公安县大堤上,带病坚持抢险的战士李向群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这位从小学时就立志向雷锋学习的70后青年,用自己20岁的生命践行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

  李向群不是孤立的存在,和他站立在一起的是千千万万个“雷锋”。当徐洪刚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当徐虎背着水电维修工具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街巷深处;当李素丽在三尺票台和车厢服务中,把真情和微笑送给四面八方;当乡邮员王顺友在山高路陡的雪域高原独自奔波,无一遗漏地把一封封邮件送到人们家中……人们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一个历史不会忘记的春天——2003年春天,当肆虐的“非典”在明媚的春光下给人们投下死亡的阴影,面对不明的危险病菌,成千上万卫生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迎击“非典”,创造出了成功抗击“非典”的人间奇迹。

  这是撼人心魄的画面——当汶川特大地震的消息传开,他们从天南地北自发赶来,穿着各式服装,操着各种口音。他们中有啃着大饼前来救灾的12位沂蒙山人,有带来10万元保障现金的河北省枣强县芍药村村民“爱心救援队”,有来自唐山的农民“十三义士”,有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老兵志愿队”……14.6万自发而来的志愿者和灾区党政军民一起,用勇敢、爱心、坚毅与执著书写着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中的心灵史。

  在北京奥运会,在上海世博会,在广州亚运会,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的救援现场……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挽救75条鲜活的生命,用30年执著的无私奉献激发身边5000多人的爱心……在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自己的凡人善举感动了整个中国,再一次为人们见证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2010年10月,胡锦涛高度评价郭明义“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而开展多年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中国”等一系列人物评选活动,则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雷锋”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雷锋精神与其说是系于雷锋一人,不如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就在一年前,人称“最美妈妈”的吴菊萍、“拾道德之荒”的陈贤妹、一诺千金的重庆“棒棒哥”郑定祥还不为人知。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或是偶然的机缘,或是既定的方向,他们走到了人群的前台。在“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中,一名网友了解他们感人的一幕幕后,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写道:

  善行不分大小,好人不分长幼。好人的美德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社会,雷锋精神已静静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

  正如这位网友所看到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续写了属于自己时代的“雷锋日记”,汇聚成荡气回肠的“中国精神”。 
不朽的丰碑——寓伟大于平凡的雷锋精神,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从1963年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近50年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年轻士兵的人生传奇,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早在1993年,胡锦涛就曾深刻指出: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是时代精神的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谈起学雷锋活动,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翟元斌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不久,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亟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和道德风尚。这,正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社会倡导和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从来就不是一种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标杆。在雷锋成长的年代,国家刚刚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国际反华势力又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艰难时期,尤需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信念,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雷锋身上,党中央看到了亿万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人民大众找到了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力量。而这,正是雷锋精神能够迅速引起心灵共振的重要原因。

  历史已经走过了近50个年头,历经了十年动乱,跨越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华民族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学雷锋活动有过高潮,也有过挫折,但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传承体现真善美的雷锋精神,始终是社会的价值呼唤,时代的道德理想。

  雷锋精神,来源于党的理论的哺育,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铸就,也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观照雷锋精神,我们发现,它与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观念,“扶贫助困”的助人为乐风格,“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以及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对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英雄豪杰优秀思想品德的批判继承,雷锋精神是对民族精神一种新的飞跃和质的升华。因其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从而也就有了强烈的实践性。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活着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962年8月10日,因公殉职5天前,雷锋在最后一篇日记中仍然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这些都是雷锋留下的感人至深的名言,更是他短暂人生不断践行的道德准则。翻开《雷锋日记》,朗诵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崭新时代的道德向往,体悟出一种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对自己抠门对别人大方,攒钱捐给灾区,送给有困难的战友,时常义务劳动,在火车上帮旅客端茶送水……雷锋带来的“温暖”,纯洁而又透明,简单而又平凡,却抵达人心。他爱照相,曾在天安门前骑摩托留影;他爱美,穿皮夹克,留过“刘海”;他爱生活,会采摘野花插在玻璃瓶里装点房间……雷锋的形象有血有肉。

  真诚、善良、友爱的雷锋,在几代人的口中,一直是“雷锋叔叔”,可亲又可近。“平凡的仁者”雷锋,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用一腔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矗立起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平凡仁者,人皆可学。在绵延不绝的学雷锋活动中,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或许是为抢救落入粪池的掏粪老农而献出24岁生命的大学生张华,或许是40年甘当“老人小棉袄、残疾人手中拐杖”的孙茂芳;或许是艰难蹬行“支教三轮车”的白芳礼,或许是自筹资金创办乡村图书馆的年轻白领李英强……

  他们又是群像。有时,他们冠着“雷锋”的字样,以“学雷锋小组”“雷锋车队”“雷锋编外团”的名义活跃在人民大众之中;有时,他们是“志愿者”,是“义工”,他们在“多背一公斤”,他们在义务支教,他们在为远方孩子的午餐捐出虽然不多却温暖的钱款……

  在一代又一代“雷锋”传承接力的道路上,这些最为普通的人们,在人生实践中发扬光大着“雷锋精神”,凝聚起“雷锋精神”坚固的内核: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深入人民意识,扎根群众心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旗帜。当为人民服务的人物涌现时,人们称赞他为雷锋;当人与人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想起了雷锋;当社会风气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呼唤雷锋……跨越近半个世纪,雷锋精神始终是我们社会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今天,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的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正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样的时代,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全社会就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化成排山倒海的创造力,从而开创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相关资讯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