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画画,且是速写。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里,见倪萍笔下那粗细线条很快勾勒出一个系发结、胖圆脸儿,长睫毛下,有一双黑亮亮大眼睛的小胖丫一一小胖丫画像上面,倪萍写下了留言:"向雷锋叔叔学习″。
素知倪萍悟性超凡。那年我去北京采访央视春晚彩排,领略过她主持节目非常机敏的上乘表演,为整台节目增色不少。但没见过她画画,而且是在留言簿上“文图并茂”,见此全新的情景,我便决定由此入手,采访这位从“小胖丫”就开始学雷锋的央视著名主持人。
这是1997年清明节前夕,倪萍为当时社会反响很大的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赶到抚顺雷锋纪念馆,要制作一部相关这部电影的电视专题节目。
4月3日,为迎接清明节抚顺军民祭扫雷锋墓,消防官兵开来消防车,操动水枪,在雷锋墓及周边的松柏上喷水除尘,让环境清新宜人。
当日下午4:30分,正当倪萍在雷锋墓前录制专题节目时,斜阳之下的雷锋墓碑,与一侧的松柏之间出现了一道彩虹。目睹这一奇景的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连连称奇,告诉倪萍,雷锋墓年年在清明节前洒水除尘,每次也起雨雾,但像今天这样出现彩虹却是第一次。倪萍看到彩虹,也随之兴奋,说“这是雷锋在天有灵一一本来雷锋叔叔的精神就是美丽的。”
第二天上午,倪萍再次到雷锋纪念馆。她穿着牛仔裤,深色衣服和一双黑色高腰皮鞋,脸上只轻轻抹了淡妆。从北京下来拍片,她不愿像电视上那般靓丽,给人的印象是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朴素无华的样子。
倪萍拥有央视节目主持人的优势,所行之处,群众都把她看成“熟人”。看到许多工人、干部、解放军和学生成群结队来祭扫雷锋墓,倪萍很受感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年在雷锋墓前开机,1997年3月在北京首映,就博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随后4月,倪萍就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到雷锋墓前主持专题节目,与雷锋第二故乡群众,一道沉浸在追思雷锋的氛围之中。
见到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携妻儿和孙子也来祭扫雷锋墓。倪萍不失时机地迎上前去采访这位《离开雷锋的日子》主人公的生活原型,还弯下身去抚摸乔安山的孙子的小脑瓜,问:“你知道这里安葬的是什么人吗?”“知道,”捧着鲜花的男孩回答:“是雷锋爷爷。”
央视记者的摄像机,随着倪萍的身影转到雷锋墓碑后,那一人多高且宽如影壁的墓碑后面镌刻着雷锋的生平。在这一场景中,倪萍缓缓地移动脚步,赞扬碑文上镌刻的这个伟大的与岁月同存的人。这个场景,倪萍走了两遍,两遍都是神情如一,语气如一,显示出了一位知名节目主持人临场发挥的高水平。
见摄像师停下拍摄,周边的群众便围住了倪萍,有的上下端量她,有的搭上几句话,有的请求签名,她都含笑应诺。后来群众越聚越多,倪萍难以脱身,这才被剧组人员拥上一辆越野车,开到松柏掩映的一个角落。
抓住这一时机,我向倪萍提出了初想的话题:“你在雷锋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了“雷锋叔叔”,又画了一个小胖丫,是不是联想起你学雷锋的少年时代?”
“让你说对了,那胖小丫就是我的少年。”倪萍带着电视上人们见惯了的笑容回答我。
“你从什么时候知道雷锋的?”我开始刨根问底。
“1962年雷锋牺牲时,我3岁还不懂事。等7岁上小学时,开始知道雷锋名字的。那时全国都学雷锋,我也跟着学雷锋。”
看来,当年倪萍学雷锋做好事时,大概就像她画的那个样子!
倪萍在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同时,在雷锋第二故乡留下她的童年画像一一虽是速写,虽是写意,却寄寓了要作一名雷锋精神传人的情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化名人与一位不朽战士的境界相通后,所留下与众不同的这份鲜明写照。
“雷锋叔叔”,一个当年的红领巾小胖丫一一倪萍在亲切地呼唤你,你能听到吗?春意融融,还有千万人也守望在你身边,同你交心,你能看到吗?……
倪萍在雷锋墓前采访乔安山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