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等一
- 分类:第十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0 21:3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驶下沈吉高速,汽车在通往椽子沟村的公路上继续奔驰。突然,一块高悬于公路一侧的巨型牌匾,从车子的上方一掠而过,牌匾上的一行大字十分醒目......
徐等一
【概要描述】驶下沈吉高速,汽车在通往椽子沟村的公路上继续奔驰。突然,一块高悬于公路一侧的巨型牌匾,从车子的上方一掠而过,牌匾上的一行大字十分醒目......
- 分类:第十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0 21:39
- 访问量:
“东北药王”徐等一
----记清原县英额门椽子村村民徐等一
驶下沈吉高速,汽车在通往椽子沟村的公路上继续奔驰。突然,一块高悬于公路一侧的巨型牌匾,从车子的上方一掠而过,牌匾上的一行大字十分醒目:椽子沟村药材景观带。
在群山环抱之下,一块块显然经过精耕细作的药田,沿着公路,伸向远方。眼下正值冬季,一些未到收获期,留在田里越冬的植物,为大地铺上了由浅黄至红褐的深沉色彩。
陪同我们采访的清源县英额门镇党委宣传委员赵咏梅告诉记者,药材景观带有数千多亩。她兴奋地说:“这里最美的季节是秋季,每年的8--9月份,龙胆草开花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目前,清源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龙胆草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说到药材,说到清原的药材产业,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蜚声全国药材界的“东北药王”徐等一!
“药王”之路从龙胆草开始
徐等一,今年66岁。13岁随家人从山东来到东北。22岁那年,被当时的生产队,指定为负责药材生产的技术员。让一个只有22岁的毛头小子当技术员,其实,队里的理由很简单:“徐等一肯干,遇事爱琢磨”
徐等一的一生,从此与药材,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算生产队知人善任,徐等一爱琢磨的天性得以充分发挥。以前,一帘人参的产量只有1·5公斤左右。在农民的观念中,种人参是不能施肥的,徐等一经过实验,提出为人参施以农家肥,三年后,每帘人参的产量提高到十多公斤,提高了近10倍。
几年后,生产队解体,土地由农民承包经营。徐等一家里承包的几亩地并不适合种植人参,况且此时人参的价格已跌得很低,而种玉米,收益更低,徐等一心有不甘。
正在徐等一为此而冥思苦想之时,时任县多种经营局局长的孙本善,带来了一条重要信息.孙本善说:“现在龙胆草资源紧缺,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外地有人研究人工种植,但还没有成功,你要是研究成功了,那可就发大财了!”此时,是1989年的初秋。
一句话让徐等一茅塞顿开,他找到了主攻的方向!
徐等一开始研究龙胆草的生长规律以及别人人功种植失败的原因。他发现龙胆草是通过种子繁殖,深秋,蓝色的花朵凋谢,结出细小的种子,种子散落到周围,第二年,便会长出一片新的龙胆草幼苗,而人工播种却无法出苗。究竟原因何再,徐等一发现两者的区别在于,人工种植,都会在种子上覆上一层土,而野生繁殖是没人为种子覆土的,恰恰是这层薄薄的覆土,让龙胆草十分细小的种子无法顶开土层-----徐等一确信、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年深秋,徐等一在山上菜集了约500克种子,第二年的清明前,他把种子撒在自家以前种植人参的一亩地里,上面没有覆土,而是撒上了一层松针……五月,地里齐刷刷地长出了龙胆草的幼苗,种植成功了……
当年,靠卖卖幼苗,徐等一获得了五千元的收入。龙胆草的生长周期为三年,1991年秋,徐等一迎来了收获的时候,他共收获了25斤种子,除留下一部分自用的外,卖了一万多元。1992年,徐等一把自家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四亩,光卖苗子就收入了6.7万元。
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2004年,正值徐等一的药材种植方兴未艾之时,一纸任命,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徐等一所在的村是全县有名的“问题村”,村里管理混乱,经济发展迟缓,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仿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英额门镇党委和镇政府,决定调整村党政班子,任命徐等一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将临近的西堡村并入椽子沟村。
所有人都明白,放下家里正蒸蒸日上的药材产业,出任村干部,这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
谁知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等一一干就是八年。
上任伊始,徐等一就向村民表明态度,他的话语朴实而直接:“有福同享,有难官当”、“不收财礼收意见”。
当时农村,流行的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
徐等一的工作就从修路开始。当时,村里的道路不畅,仅有的一条村路,即狭窄又坑洼不平,每逢雨雪,更是成了乱泥潭,就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就更别提别的机动车了。路,成了阻碍椽子沟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说干就干,徐等一带领全村开始了大规模的修路工程。徐等一与乡亲们滚在一起,每天从早6点,工作到晚9点,农民们开玩笑地叫他“徐扒皮”。不过说归说,其实大家都知道,修路是造福村民的事儿,况且徐等一身先士卒,吃苦受累,还得操着心,大家从心里佩服他。
到了结算工钱的时候,徐等一彻夜难眠。借人村委会主任时,村里的账面上,只有25000元存款,而同时并入的原西堡村负债25万元。怎么办,徐等一急的眼冒金星。
天无绝人之路,徐等一一方面向上级争取支持,一方面向邻村借钱,还从自己家里垫付了9万元。
就这样,经过几年努力,现在的椽子沟村,平坦的公路,通到了沟沟叉叉。
徐等一自己是靠种植药材起家的,他深知种植药材与种植普通农作物在收益上的巨大差异。因此,他一上任就极力向农民推广药材种植。他的动员简单明了:“种一亩玉米每年的收入,充其量也就1000元,种药材每亩可收入5000元,你看你们种什么?”
为了调动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村里制定政策:每种一亩药材,奖励200元!
在先行者现身说法的引导下,在鼓励政策的激励下,椽子沟村的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第二年春天种植面积就扩大了很多。
椽子沟村地处山区,山地面积占一大半,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而春季四五月份,药材的种子发芽的季节,如遇干旱,种子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要想药材业得到发展,首先要解决浇灌问题。就在修路工程轰轰烈烈的进行的同时,村里的另一项工程也在进行——挖井,把井打在农民的田地里。徐等一上任当年,全村就打了68眼井,现在,全村的灌溉井达200多眼。这些灌溉井分布在每一块药田里。
“药王”的情怀与奉献
二十多年来,徐等一先后研究成功了龙胆草、玉竹、苍术、窜地龙、白鲜皮、威灵仙、辽藁本、黄精等十多种野生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
按理说,这些技术是可以申请国家专利,获得法律保护的,至少,徐等一可以秘而不宣,独享技术,从而控制市场,减少竞争对手,因为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种植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一辈子与药材和市场打交道的徐等一,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徐等一并没有这么做。他说:“如果乡亲们都穷,我一个人再富,也没什么意思,我不想做穷人堆里的富人,想做的是富人堆里的富人”。
从龙胆草开始,每一种药材人工种植成功,徐等一都会把种植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帮乡亲们选择适合种植的土地,提供种子、种苗,指导乡亲们如何管理,如何防止病虫害。秋天,如果谁在销售时遇到困难,他会利用自己的“老关系”帮忙把药材销售出去-----对心存顾虑的乡亲,他会慷慨地说:“你试试看,种成了算你的,种不成,算我的------”
如今,椽子沟村了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村,全村80%以上的土地都种上了药材,许多农民开始向外村租用土地,从事药材生产。
现代传媒的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徐等一“药王”的美誉远播全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新华社、《中国农民报》、《中国药材报》、《多种经营报》、辽宁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就对徐等一和他的研究成果进行过报道,从那时起,就有许多外地的农业部门、药材种植者、农民,前来向徐等一取经,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节目还开办了专题讲座。在媒体的推动下,徐等一研究开发的药材人工种植技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品种在外地形成生产规模。
近年来,很多市县,邀请徐等一前去传授药材种植技术。
徐等一只是收取数额微薄的讲课费,至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徐等一从未提及。
由于徐等一对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贡献和其豁达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献给徐等一的赞颂词》
以布衣之身,行乐善之事
药香年年满垄上
山野岁岁见真情
百姓心中
你是一味药
冷能驱风散寒
穷则提神强心
你,找到了金钥匙
给百姓打开幸福门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