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民
- 分类:第四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1 13: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当遇到别人有难处时,我都要问一问,帮一帮,在这一问一帮中拉近了感情。
李树民
【概要描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当遇到别人有难处时,我都要问一问,帮一帮,在这一问一帮中拉近了感情。
- 分类:第四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1 13:55
- 访问量:
愿以平凡著华章
——记抚顺市劳动教养管理所警察李树民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当遇到别人有难处时,我都要问一问,帮一帮,在这一问一帮中拉近了感情,增进了和谐,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这些年我之所以认真工作,踏实做人,从心里愿意帮助人家做事,就是要用我的行动来实现我平凡人生的平凡价值。
——李树民如是说
如果身着便装的李树民坐在你面前,你绝不会猜测出他的职业是警察:黢黑瘦削的面庞,如在炙日下劳作积累出的沧桑;嶙峋粗糙的双手,如在淬火中历炼出的凝重;瘦弱微弯的脊背,如在沧桑岁月里定格出的落影。
有人说,李树民像是在脚手架上挥汗如雨的建筑者;还有人说,李树民像是在街头旮旯里风吹日晒的修锁匠;李树民的邻居,很多人至今不知道他是警察,还以为他是小区里的清扫工。
熟知李树民的人都知道,他仅仅是一名平凡的警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对警察职业默默坚守,对名利的淡淡坦然,对群众的滴滴呵护,无不让人心存感动。
他是“抠门儿警察”
李树民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在市劳动教养管理所,人们公认他是“最能算计的人”。
“能算计”用在不同人身上词性也不一样,可以是褒义词,还可以是贬义词。对于李树民,有人说他“能算计”是“节俭”,有人说他“能算计”是“抠门儿”,但无论人们怎么评价,李树民就是一句话:“花公家钱我就是心疼。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
一个花公家钱能够精打细算的人,但别人不理解的是,对自己的事情却怎么也“算计”不到位。从1984年到劳动教养管理所起,李树民先后当过管教、食堂管理员、副大队长、办公室副主任、行政科副主任科员,由实职到虚职,越干职务越低;做行政科副主任科员,不仅仅负责管理全所的通讯、枪械器材,还负责采购,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越干工作量越大。但无论职位怎么变化,工作怎么劳累,他都毫无怨言,尽心尽责,始终恪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行。
所里领导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没有一本记载下李树民为所里省钱的明细账,李树民也没有给自己设个“功劳簿”。但所里的同志心中都有一本良心帐:哪怕只为公家省下一分钱,他是怎么苦了自己都行。
的确,社会财富再多,也离不开这样“能算计”的人。
李树民有个“百宝箱”,里头有开关、水龙头、电线头、螺丝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宝贝”,有的是修的,有的是拣的,还有是他自己掏钱买的。
当食堂管理员的时候,小到伙房的锅、盆、排风扇,大到鼓风机,如果哪一样坏了,他都尽可能给修好,从不轻易买新的,把省下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为了改善劳教人员的伙食,他领着养猪,出栏年份最多的时候养了26头猪。有劳教人员回忆说:“李树民当食堂管理员,我们吃得好,吃得香。”劳教人员的心中有杆秤:“这样的管教,咱服!”
每次去市场采购,李树民都挑挑拣拣,尽量买价廉物美的,以至于有的商贩看他来采购就躲:“他太能讲价了,卖给他菜挣不到多少钱。”商贩的心中有杆秤:“这样的采购员,少有!”
在行政科工作,每天上班下班,他都要检查一遍该关的电灯有没有关,水龙头有没有跑冒滴漏的。遇到跑冒滴漏的,他自己买来件,先给修上。就连清洁员用的拖布坏了,也是他给扎好,由于他扎的拖布结实耐用,所里好几年没有买新的。清洁员的心中有杆秤:“身边这样的党员,够格!”
2007年,所里进行电话改装,如果请专业队伍,不仅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且还需要数额不小的安装费。李树民主动请缨,自己扛个梯子,爬上爬下,加班连点,仅用三天时间就安装完成,解决了所里的燃眉之急。
还是2007年,抚顺遭受特大雪灾,李树民天不亮就赶到所里,清理出一条便道后,用手从雪堆里摘出春节挂的彩灯,怕被雪给压坏了。有人说:“这彩灯也不值几个钱,费这劲儿干什么?”李树民说:“毕竟是所里花钱买的,抢出来逢年过节还能用。”
前年,全所最重要的防范大队--特管大队要从二楼搬迁到三楼,监控设备也要同步迁移,所里一时拿不出钱外请安装队伍,李树民又主动请求自己承担这项任务,在没有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仅用两天就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无论是累活、苦活,还是脏活、险活,只要李树民遇到,就肯定是他“分内活”,在他眼里,都是自己的工作职责。
在企财科科长杜季香的眼里,平时不多言多语的李树民是“最厉害的人”。有一年12月份的一天,杜季香提着保温瓶去打水,见热水间雾气腾腾,电热水器“噗噗”地往外喷热水,吓得她扭头就跑。李树民闻讯后,果断把电闸拉下,拿起工具就修,手到病除,十几分钟就修好了。
负责保洁工作的邹晓栋至今对李树民掏下水道的事情记忆犹新。那是前年的8月28日快下班时发生的事情:邹晓栋发现一层男卫生间下水道堵了,脏物四溢,让人看了就恶心。李树民知道后,二话没说,伸手就掏。邹晓栋给他拿了一副新的胶皮手套,李树民说:“不用,别用坏了,能省就省点。”邹晓栋说:“看到穿制服的人民警察赤手掏下水道,谁不感动啊!”
有一天,大雨瓢泼,所里大门电动护栏坏了,车辆进不去出不来。所里本来有专职电工,可李树民却抢着修。他对电工说:“在雨水中带电作业很危险,还是你们给我打伞吧。”一句话,让所有在场电工顿生敬意,一把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汇集到一起,在雨中绘就一幅壮美的画面。
所里办公楼屋顶上有个16米高的铁塔,年久失修,给安全带来隐患。李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领导同意后,他爬到塔上,固定一遍螺丝,又把整个铁塔刷了一遍油漆。下边有人看到铁塔上忙碌的身影,惊异地说:“谁挣钱不要命了?”“是树民!他不搭钱就不错了。”
提起“搭钱”,生活拮据的李树民不知道自己这些年搭了多少。
李树民有修理家用电器的手艺,对同事、邻居送来的电器,小毛病他都是自己搭钱修理,就是公家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搭钱。他见所里办公楼卫生间没有卫生纸、肥皂、手巾,就自己买来放到卫生间,方便同志们使用。平时,见所里哪有玻璃坏了,量完尺寸,就自己到市场买块玻璃换上。一次,食堂天棚板掉了,他买来螺栓后累得满头大汗给安装上,所里领导见他自己垫了钱,还省下不少施工费,要奖励他100元钱,他“嘿嘿”一笑,婉言谢绝。
2002年,所里争取一笔经费对所有屋顶进行防水,为了用好这笔钱,他挨个楼顶去丈量尺寸,结果发现施工队多算了5000多元钱。包工头偷偷找到他说:“你贵人高抬手,睁一眼闭一眼算了,我给你买一部手机。”李树民说:“没有良心的事情,我不会去做!”
了解李树民的都知道,为了省钱,他从不吸烟,家里如果不来客人,也不沾酒。李树民不仅多年没有买过一套衣服,连自己最喜欢看的《电子报》,也是一年买一套打折的合订本,还在旧书摊中,挑选对自己有用的工具书。可就是这么“抠门儿”的人,2007年,他将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奖金1000元钱,捐给了市社会福利院;接着,又向汶川灾区一次捐款1000元。
他是“爱心警察”
对于劳教人员,李树民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仅要用法律和政策进行教育,还要以人为本,倾注真情加以感化。
他当食堂管理员,哪个劳教人员病了,他会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病号饭”;哪个劳教人员过生日,他会送上发自内心的祝福。每个月,他会绞尽脑汁给劳教人员吃顿“大餐”,改善生活。
最影响劳教人员情绪波动的是家里突发事情,而劳教人员家里的难事也是李树民的牵挂。
有个劳教人员的家住在新屯的平房,一次火炕倒烟,老婆孩子煤烟中毒,好在没有失去生命。李树民及时向领导汇报,拉去红砖、沙子、水泥,干了多半天,盘了一铺新炕。
有个在食堂做饭的劳教人员听到哥哥在南方打工意外身亡后,情绪波动很大,天天喊着要回家。李树民找他推心置腹地谈:“这种事情你没有能力处理,家里的困难由我们来办。”当天,李树民就到这名劳教人员的家中去走访,回来把实情告诉他,让他安心。
平时,李树民注意每一名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1997年李树民在四大队当副队长时,发现一名姓高的劳教人员情绪低落,通过谈心,了解到这名劳教人员父母年老体弱,家里的平房年久失修,每逢雨季,家里就成了“水帘洞”。李树民又经过请示领导,给这名劳教人员家翻盖了新屋面。
对每一名劳教人员,他都像亲人一样对待,奉献出的是亲情。
劳动教养管理所有规定,已婚的劳教人员家属探望,经过申请批准后可以同居。1998年深秋的一天后半夜3点多钟,正在值班的李树民听说一个劳教人员的家属突然上吊,他急匆匆赶了过去把人解了下来,也顾不上考虑太多,俯下身子就做人工呼吸。送到医院后,从一楼到三楼,瘦小的李树民背上比他体重还沉的劳教人员家属,累得气喘吁吁。尤其是患者大小便失禁,尿了李树民一身。当医生了解到双方的身份后,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劳教人员也是人,也有人格,也要得到尊重。”李树民不仅这样说,也从每一个细节上这样做。
有一名劳教人员的父亲去世,所里本着人性化管理的原则,让李树民带着这名劳教人员回家奔丧。临到村口,李树民让这名劳教人员换上便服,自己也把警服放到背兜里。整整一天,李树民以这名劳教人员好朋友的身份守在灵前,行人子亲情之礼。这名劳教人员的母亲很受感动,把李树民偷偷拉到一旁,拿出200元钱哭着说:“李警官,谢谢你带我儿子回来奔丧。有你这样的好警察,我相信他一定会好好改造。这钱如果你不收下,我就跪下。”李树民见推辞不掉,也含泪暂时“收下”这位母亲的“心意”。 回到所里,他告诉这名劳教人员,钱我给你存到所小商店里,你如果缺什么生活用品,就用这200元钱买。事后,这名劳教人员思想发生很大变化,积极改造,得到了减期。
劳教人员家属给钱不要,让人想不到的是,作为警察,他给劳教人员搭钱却不少。
给一名姓高的劳教人员父母翻盖屋面时,李树民注意到,两位老人连一床像样的被褥都没有,临走,他水没喝一口,还硬给老人留下50元钱。
有两个黑龙江的小青年由于打仗被劳动教养,家属来一趟不容易,就给汇款。由于汇款不及时,两个小青年经常没有了日用品,每次,都是李树民给垫上。
1993年,李树民在二大队时,一名姓毕的劳教人员发烧昏迷不醒被送进医院,由于家庭特殊困难,实在拿不出医药费。李树民告诉医生,钱不是问题,由我来付。三天的治疗,李树民搭进去80多元钱,相当于当时他半个月的工资,至今没有还。
现在,李树民手里还有一些劳教人员的欠条,他说:“他们感谢不感谢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知道感恩社会。”
感恩社会,这是李树民的人生信条。因此,在生活中,他时刻不忘自己要做一名乐于助人的好公民、好警察。
只要一穿警服坐公共汽车,有空座他也不坐,他怕自己思考问题,一时疏忽没有看到旁边站立老人和孩子,给警察的形象抹黑。一次,身着便服的李树民乘坐公共汽车,见两个妇女为了争座撕扯起来,他赶忙劝解:“别打了,我的座位你们坐。”
到公共浴室洗澡,他看到有的老人不舍得花钱搓澡,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打声招呼,就给搓搓背。
2008年6月26日,李树民乘11路公共汽车到市里办事,车上一个小伙子突然晕倒,身边的乘客见状纷纷散开。见此情景,李树民没有多想,马上把小伙子抱起放在座位上,并从他的手机中查到家里的电话,一边通知家属,一边拨打120,帮助把患者送进了市第三医院。后来,男青年的父母经多方打听,得知救命恩人是劳动教养管理所的警察,7月1日,也是党的生日那天,特意送来了一封感谢信,称李树民是“爱心警察”、“党员楷模”。
像这样的事情,李树民遇到许多次。多年来,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李树民看到人家有困难,就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有人说:“你老帮助别人图个啥。”李树民回答的很实在:“帮助别人时候真从来没有考虑过图点啥,能帮助别人做点事,我感到很快乐,如果不帮,心里反倒不是个滋味。”
他是“孝顺儿子”
李树民家住在大伙房水库边上的新太河小区,57平方米的房子,蜗居着老少三代:除了夫妻二人,还有年近9旬的老母和已经到了成家年龄的儿子。
房子是爱人单位的集资楼,李树民这个“户主”感到有愧,没有能力给家庭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在爱人侯杰眼里,老公李树民是个超级的“工作狂”、烫手的“热心肠”。
——两个人刚交往时,所里要求每名警察练就“四知道”的基本功:熟记劳教人员的姓名、住址和体貌特征;熟悉他们的简历、主要违法事实和劳动教养期限;掌握他们家庭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细心观察他们现实表现和心理反应。李树民制作了很多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两个人逛街时也让侯杰拿小卡片考他。刚开始,侯杰觉得新鲜、有意思,时间长了也有厌烦:“人家处对象是谈情说爱,跟你处对象天天就背‘四知道’了,我看你是什么都不知道!”
——结婚的第二年,儿子刚出生不久,由于所里警力吃紧,李树民就吃住在单位。孩子已经连续两天发烧,高烧时39多度。晚上,看孩子小脸烧得通红,妻子忍不住给丈夫打个电话,让他第二天请假带儿子到医院看病。李树民说:“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要是请假,班里20多名劳教人员就得交给别人,万一出问题就麻烦了。”侯杰反问他:“孩子出问题就不麻烦吗?”李树民说:“谁让我是一名警察呢,警察就应该比别人做出更多的牺牲。”
——所里进行电话改装时的一天,正好也是李树民的生日。80多岁的婆婆对侯杰说:“趁我有口气在,你们的生日都要过,全家人在一起热闹热闹,今天就给树民过。”侯杰打电话向丈夫说了老人的心愿,李树民也满口答应。可没有想到的是,为了抢工期,李树民忙活到晚上9点多钟才回到家。患有脑血栓和半身不遂的婆婆,也一直守在生日蛋糕前,等待儿子的归来。
——2005年秋天的一天,李树民在自家楼下发现一个迷路的老大爷,说一天都没有吃饭了。李树民赶忙返回家,让侯杰给热几个包子,当他端着热气腾腾的包子下楼要给老人吃时,发现老人不在了。他就端着包子四处找,在浑河边上,看见老人正在啃别人扔的西瓜皮。老人吃过包子后还记不起自家住哪里,只掏出几十年前在胜利矿的工作证。在联系不到的情况下,李树民打了110,把老人暂时送到市社会救助站。
——让平常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一个大男人,女精神病的事情李树民也管。一天下班回家,他发现楼道内有一名40多岁的女精神病人,由于生理原因,下身都是血,浑身脏兮兮的,冻得直哆嗦。他让妻子拿来女人用的物品和衣服,又请了楼里几个上岁数的女邻居,给精神病人从里到外换上。之后,他又打电话给110,把女精神病人送进市第五医院。
侯杰“最不满意”是丈夫“对外边人比对家人好”,无论在家里正做什么,别人一打电话有事相求,他撂下家里的活就出去,而且,就是刮风下雨,也挡不住他要帮助别人的脚步。其实,她也知道,丈夫从心里珍爱家庭,疼爱自己,尤其是他有一颗大孝的心。
侯杰的工作是在社区清扫卫生,为了减轻妻子的劳动强度,每天天不亮,李树民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小区内,甚至有的邻居至今以为他就是社区的清扫工。
老母亲不只有李树民这一个孩子,但老人家就愿意和这个孩子一起生活,不是那几个孩子不孝顺,老人说:“树民对不认识的人都实打实的,对我更不能差。”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先要让母亲吃好。在单位,他挂念母亲,一有空就要打个电话嘘寒问暖。随着老人身体越来越差,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不惜花钱给母亲请来看护。2006年母亲住进了医院,他白天工作,晚上到医院护理,为老人洗脸搓背,端屎端尿,天天是连轴转。
“树民是个孝顺儿子。”老太太逢人就夸。其实,夸李树民是“孝顺儿子”的又何止母亲一人。邻居温本信老俩口虽然和李树民没有血缘关系,但提起这个“孝顺儿子”,更是赞不绝口。
1998年,温本信的儿子在车祸中不幸去世,儿媳改嫁后,老两口靠着温大爷500多元钱的退休金和孙子一起度日。本来视力就不好的温本信,老年丧子的打击导致双目彻底失明。
有一天,老俩口与邻居在楼下唠嗑,提到伤心处又抱头痛哭。李树民劝老人说:“温叔、温婶,保重身体最重要,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就把我当成儿子吧。”
征得家人同意后,李树民担起照顾温本信一家的责任,至今已有11年。起初,两位老人有困难也不好意思说,李树民就经常去,疏通下水,修理坐便,粉刷墙壁,换罐扛米,凡是两位老人干不了的活他都干。一来二去,老人再也不把李树民当外人,家里有什么事情都要告诉李树民。
老人的孙子病了,他抱起孩子就去医院;老人病了,他会守在床前侍候;刮风下雨,冰雪路滑,他就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
温本信老人双目失明看不了电视,他就买台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解闷。时间一长,收音机成了老人离不开的宝贝,每次出了毛病,都急忙打电话告诉李树民,让抓紧时间修好。
就是没有事情,老人也爱给李树民打电话,听听声音,老人就知足。可是,老人打李树民的手机总是拨错号,李树民就给买个带语音提示的座机,让老人一打一个准儿。
平日里,两位老人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抢着打电话告诉李树民去吃,他想到老人实在太困难,不能给老人添一点点麻烦,总是找借口推辞。有一年春节,温大爷所在单位给退休工人福利分鱼,温婶特意给李树民送去两条,李树民说:“我的生活比二老好,还是二老留着吃。”
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李树民十多天没有去看望老人,当他抽出时间去看望的时候,温本信老人哭了,紧紧抱着李树民说:“孩子,我有一句话一直憋在心里,今天我要讲出来,我看不见你,但我要摸摸你这个孝顺儿子!”
做好事,小做有小的益处,大做有大的益处,但不能因为小而不去做。人做好事,贵在持久,李树民说:“我的信念就是要把好事做一辈子。”他有个愿望,将来退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社区,好一辈子为老百姓做点好事。(作者:张兆辉)
作者感言
自从事新闻写作,采写的人物通讯估算也在百篇以上,唯独李树民这篇通讯,采访虽然不是最费周折,但是时间跨度最长,所用的精力也最多。
在市劳动教养管理所,在市南花园监狱,在李树民家所在的社区,无论是领导,还是身边的同志,无论是由劳动教养管理所调到南花园监狱的警察,还是社区干部、邻居,一致公认“树民就是活雷锋”, “事迹蕴含在平凡之中”。
采访后我悟出一个道理:坚守平凡,就会创造非凡,平凡也蕴藏激情,可平凡中哪能来那么多激情?
正视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是平凡中涌动激情的基础;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是平凡中产生激情的动力;常怀一颗感恩心,是平凡中产生激情的重要源泉;恪守奉献的信念,是平凡中产生激情的保障。
李树民之所以在平凡中有源源不断的激情,贵在他的这种激情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持续持久。他持之以恒地坚守平凡,在平凡中成就自己,平静做人,热情做事。的确,生活并不缺乏平凡,缺乏的是平凡工作中的不断追求和满腔热血。
不以平凡而不为,不以平静而懈怠,不以平常而无为,谁能说,这种平凡不是壮美的华章呢!
《献给李树民的赞颂词》
为集体,你心比头发丝还细
为他人,你把整个心都掏出来
单位的大忙人,社区的大好人
你是一颗大树
咱们享受你的绿荫
你心里装着一盆火
咱们就是那烤火的人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