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
/
/
/
新时期雷锋传人——退伍军人郭明义

新闻资讯

新时期雷锋传人——退伍军人郭明义

访问量:

    一本从军营带回的《雷锋的故事》,伴随着他简单而饱满的人生路。
    尽管已退伍28年,他却一直把这本书珍藏在身边,时不时拿出来翻阅。
    如今这本1973年出版的小册子,封面虽已脱落,但书里的主人公——雷锋,却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成为他人生路上的价值坐标。
    28年来,他的日子过得简洁明快:雷锋以前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当年在部队里为他引路的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面对环境的改变、事业的起伏、人言的纷繁,他选择的始终是坚持,保持的一直是本色。
    就这样,在绵延起伏的矿山深处,工友们有了一个无惧风雨的主心骨;就这样,6万毫升的鲜血从他的身体涌出,去静静守候其他生命的呼唤;就这样,180多名贫困学生和300多个生活陷于困境的家庭,多了一双温暖他们的大手……
    风雨兼程中,他温暖感动别人,也被别人温暖感动。他的不懈坚持与一腔赤诚,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真诚的回应、热烈的共鸣,5800多人自发加入到他所倡导成立的无偿献血、捐资助学、遗体器官捐献等爱心联队中来。
    在这5800多人里,有干部、工人、学生,有企业家、农民工、街头小贩……虽然身份、年龄各不相同,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更令人振奋鼓舞的是,这支队伍的人数,几乎每天都在被刷新。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扛旗引路,与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携手同行。他的风范义举,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私奉献、真诚付出的生动写照。
    这个不一般的退伍老兵,预备役少校军官,名叫郭明义。
    15年完成20年的工作量,工友们把他看作是采场的“活地图”,这就是郭明义的执着——
    “我脚下踩得实,眼睛看得准,大家才能把车开得稳”
    凌晨5时,薄雾掩映下的黑土地,依然还在静静沉睡中。
    吃完妻子孙秀英精心准备的早饭,郭明义步履匆匆,踏上了前往矿山的道路。
    担任鞍钢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15年来,郭明义一直保持着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的习惯。自从他把自行车送给一个家境困难的中学生后,就一直是步行上班,路上大约要40多分钟。面色黝黑、身材瘦削的他,总是笑呵呵地说:“看我这身板就知道,走路的健身效果真不错。”
    齐大山铁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长达40多公里的采场公路,如同矿山的血管,每年要转运输出5000多万吨矿石。一旦发生阻塞或断裂,将会给矿山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而这里每一个生产数字的变化,都可能牵动全国乃至国际钢材市场的神经。
    守好护好这条路,要目光锐利、心细如发,最关键的是要有非同一般的责任心。15年前,矿领导千挑万选后拍板:就是郭明义了。从此,他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扎在了这片茫茫大山之中。
    天色渐亮,矿区的机械声打破大山的平静,载重自重相加近300吨、轮胎直径近4米的电动轮汽车,来往穿梭。站在它跟前,别说是人,就连30吨的翻斗车,都没有它的车轱辘高。
    在矿区采场驾驶这种重型车辆,对道路要求极高。路况稍有不好,就有可能发生倾覆。然而在齐大山铁矿采场,驾驶员们却把心放得特别宽,把车开得特别稳。多年的默契,让他们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只要在采场看到郭明义的身影,就等于看到了公路“OK”的通行证。
    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郭明义,眼里却从来揉不得一点沙子。他曾对一名因道路返工而心生埋怨的工友说:“你打我骂我都可以,但是路必须按标准修好!”在郭明义全身心的呵护下,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达标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还连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
    在偌大的采场徒步行走,每天上百次穿行在钢铁洪流之中,危险不言自明。事实上,除了郭明义,整个采场也很难看到行人。有同事好心劝他:“老郭,你是技术干部,用不着天天来。即使到采场,也不用每天和工人搅在一起。坐车转两圈,下达个修路计划,等着验收就行了。”郭明义却回答说:“我脚下踩得实,眼睛看得准,大家才能把车开得稳。”
    如果不到采场,一般人很难理解,为了这份踏实,郭明义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露天采场,作业平台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因此无法修建固定的休息室。一旦风雨袭来,连个躲避的地方也没有。由于地处深山,采场里的气温,冬天通常要比外面低5摄氏度,夏天则要高10摄氏度左右。修路工人操作各种维修车辆,驾驶室里还能吹个冷热风,而郭明义只能在毫无遮挡的采场上奔走,有时一呆就是10多个小时。有一次,郭明义中暑晕倒,缺乏医疗设备的工友们,只有忍痛用洒水车将郭明义浇醒。
    在采场,天气越恶劣,公路维修任务就越迫切。工人们说,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能看见郭明义的身影。
    2006年8月的一天深夜,采场突降暴雨,部分山体滑坡,道路损毁。面对层出不穷的险情,值班工人们说:“要是郭大哥在就好了。”
    时近午夜时分,眼尖的工友高森山突然兴奋地喊道:“郭大哥来了!”只见如织的雨幕里,郭明义正跌跌撞撞向他们跑来。
    其实,一听到大雨声,郭明义在家就坐不住了。一心惦记着采场的他,立刻抄近路,翻越一座落差近百米的山头赶来。 那一刻,浑身泥水、手脚满是划伤的郭明义,只说了一句话:“抓紧时间修路!”工友们紧紧握着郭明义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平日里干大活、出大力的粗犷汉子,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跟着郭大哥上呀!”
    也许有人会问,郭明义怎么那么神,大半夜的,没人通知就知道哪个路段出情况?工友们说,郭明义天天在采场量啊、测啊、算啊,就是采场的“活地图”,所有路况都烂熟于心。
    郭明义的工友们做过这样一个统计:郭明义穿梭于全长40多公里、落差200多米的作业平台之间,每天至少步行10多公里。在采场工作的15年里,他走过的路程长达6万公里。而且,他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节假日、双休日从不休息,仅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就达1900多天,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活。

    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人称他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共产党员”,这就是郭明义的境界——
    “就想带动大家多干一点、干好一点,让全世界都能高看咱中国工人一眼”
    别人常问郭明义:这么舍命干图什么?郭明义说,就想带动大家多干一点、干好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一些。和国外钢铁巨头们同台合作比拼时,也能让他们高看咱中国企业、中国工人一眼。
    郭明义知道,要赢得这份尊重,靠的不是嗓门,而是实力。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当年在部队上养成的那股子学习劲头。通过上夜校、读函授、参加专业培训,郭明义系统掌握了采矿地质、公路建设等专业知识,还取得了经济管理成人自考本科文凭。在当年鞍钢举行的专业英语考试中,百余号人仅有十几人通过,郭明义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年纪最大的一个。
    1993年,齐大山矿扩建工程拉开帷幕。其中,33台进口电动轮汽车组装时的现场翻译工作,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矿领导点名让自学英语多年,能与外方流利对话的郭明义负责。
    在组装现场,除了完成翻译工作,郭明义还特别留心每一个进口备件的质量。在检查中,他发现有5台车存在轴箱开焊、电机烧断等重大设备质量隐患。细心的郭明义,不但用相机拍下来,还附上中英文说明,以此与外方严正交涉。面对确凿无误的证据,外方公司心服口服地赔偿了10万美元。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就是你的对手。一番“较量”过后,郭明义出众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外方的高度认可,他们私下里开出六七倍于现有工资的薪酬,鼓动郭明义跳槽。郭明义有礼有节地婉拒后,外方人员由衷称赞他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共产党员”。
    在郭明义看来,新时期的产业工人,不但要继承甘当“老黄牛”的传统,还要有想法、有眼光,创造性地干工作。
    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钢价一度暴跌,市场出现萧条,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每一个鞍钢人面前。“企业有困难,我们工人要有作为。”除了不断给身边工友鼓劲,郭明义还组织起义务献工采场突击队,想方设法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采矿成本。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采场每条道路的施工期,由原来的平均3天缩短为2天,仅缩短运距、提升运输效率,每年就可节约1500多万元。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鞍钢工作的28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郭明义多次调整工作岗位。如果以现在流行的“升职记”眼光审视,郭明义职业生涯的“下半场”,有点像在走“逆行线”:工作越干越基层,位置越来越偏远。可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条件如何艰苦,郭明义始终认为,只要企业需要,“钉”在任何岗位都能有作为:
    当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时,他创下了全矿单车年产的最高纪录;
    任车间团支书时,他所在的支部成为鞍钢团委命名的标杆团支部;
    在宣传部理论教育干事岗位上,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山公司评比中获一等奖;
    任机动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期间,他参加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山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做英文翻译时,他成为外方最认可、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任采场公路管理员期间,他填补了采场公路建设史上的多项技术空白。
    “矿石讲究品位,咱做人也得做高品位的人。”多年来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郭明义,成为所在作业区干部职工最敬重、最贴心的人。如今在采场,郭明义咋干,他身边的工友们就咋干。工友们都说:“跟着老郭这样的人干工作,我们没啥说的,服气!”

    捐助180多名贫困学生,给300多个陷于无助的家庭带来希望,这就是郭明义的信仰——
    “多帮助一个生活绝望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做这些事我活得充实而快乐”
    为了能让郭明义上好班,妻子孙秀英每天4时就起床准备早饭。15年了,郭明义从没听到过爱人的抱怨。
    孙秀英说,老郭一直对她很好,她很知足。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老郭总会做鬼脸、弄点搞笑的动作逗她开心。
    “可我就怕他对我无事献殷勤。比如说老伴你歇着,啥也不用做,扫地拖地都让我来。他只要说这些,我就知道他又要从家里拿钱去搞捐助了。”说起这些,孙秀英自己都禁不住笑了。
    孙秀英说,郭明义第一次捐资助学是在1994年。当时,看到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山区孩子那天真稚嫩的面庞,渴望读书的目光,一下子就打动了郭明义。第二天,他就去市希望办给一名岫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
    “没有这200元钱我冻不着、饿不着,可这200元却关系着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和他一家人的希望。”距离第一次捐助还不到一个月,郭明义瞒着妻子,又给这个孩子寄去200元。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400元,而家中上有老母,下有上小学的女儿。
    知情后,贤惠的孙秀英也有些急了。那个月,家中开支捉襟见肘。再怎么着,帮了别人也不能穷了自己呀。
    郭明义啥也没说,只是拿出一封信递给妻子。信中这样写道:“您资助的200元已经收到,有了这些钱,我弟弟就可以上小学了,您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我们全家人都十分感谢您……”看着辛苦操持一家生活的妻子,郭明义动情地说:“帮助一个孩子就等于帮助了一个家庭;帮助他走过最关键的一步,就等于帮助了他一生。”
    善良的孙秀英潸然泪下。她不仅同意了郭明义的举动,后来自己也悄悄寄出了200元助学金。
    论现在的收入,作为矿山技术骨干的郭明义并不低。孙秀英也是一名待遇不错的高级护师。然而,走进郭明义那使用面积只有28平方米的小家,就仿佛走进了一间出租屋,里面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15年的时间,郭明义省吃俭用,拿出自己一半多的工资,以及全部的奖金、补贴,捐给了180多名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以及300多个生活陷于困难的家庭。多年“蜗居”的他,还先后3次把住大房子的机会,主动让给了其他有困难的工友。
    和郭明义相濡以沫多年的孙秀英说:“这些钱,都是咱靠辛苦劳动挣来的,捐了说不心疼是不可能的。我有时也想,下次再不给了。可他一跟我要,我又心软了。仔细想想,他拿这钱是去帮助人,我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而且,做这些事,他过得充实而快乐。他快乐了,我也就跟着快乐了。”
    在郭明义看来,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而传递这份和谐,有时候只需要一件普通的小事、一双温暖的大手、一句贴心的话语:有工友反映通勤车状况不佳,他马上找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改善乘车条件;有工友反映食堂午饭质量不过关,他拎起饭盒就找领导反映解决。平时,碰到工友对社会现象不满,他总会耐心做工作。齐大山矿的几任领导都说,郭明义经常向他们反映工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他自己的事,却一件没提过。
    在郭明义心里,关系工友切身利益的事,就是天大的事。2008年3月,乔广全等20多名下岗工友,因在外打工被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未果,产生了进京上访的念头。郭明义知道后,10多次到乔广全家中了解情况,并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结果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追讨回全部拖欠工资。深受感动的乔广全,后来不仅多次参加无偿献血,还成为郭明义爱心联队的积极分子。

    20年时间,6万毫升血量从他的身体奔涌而出,去守候其他生命的呼唤,这就是郭明义的情怀——
    “我总把亟待输血的病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在郭明义的办公桌里,有54本鲜红的献血证,这是他最珍贵的人生收藏。
    如果时光倒回到1990年,当初给郭明义抽血的医生绝对想不到:这个首次参加义务献血时有些晕血的瘦削汉子,居然坚持了整整20年。
    2005年,郭明义从媒体上了解到,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有显著疗效,而且一年最多可捐12次。于是,他又义无反顾地开始捐献血小板,至今已捐献40多次。
    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一般人很难从这些平常的数字后面,感受到郭明义的坚韧。捐献血小板时,两个粗针头分别扎在两个臂膀上,时间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跟透析的过程几乎一样。每次捐献后,两臂都会疼上好几天。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郭明义从采场下山,正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血站打来的电话,问他能否提前捐献血小板。长期与血站工作人员交流的他马上意识到,一定是有重症病人。因为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一般都是按照每月预约的捐献时间采集,而他这个月的捐献期,原定在春节长假之后。
    此时,天寒地冻,道路异常难行。郭明义跑了很远,才拦到一辆出租车。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血站才知道,一名临产的孕妇患有严重的溶血症,如不及时输入血小板,母子生命堪忧。
    此时,从早上5时到下午2时粒米未进的郭明义,已经疲惫不堪。然而,他没有丝毫犹豫,马上上机采血。血站的工作人员建议他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他却说:“不行啊,还有孩子呢,宁可浪费点,也得保母子平安啊。”
    在他的坚持下,血站从他体内抽取了1600毫升血液,提取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
    1个多小时后,采血结束。疲惫的郭明义,在采血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血站打来电话,告知孕妇母子平安,家属提出要当面重谢。郭明义却婉言谢绝:“我把她们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亲人之间还需要讲价钱吗?”
    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6200毫升血液。20年来,郭明义坚持无偿捐献全血、血小板,累计达6万多毫升,相当于一个人身体全部血量的10倍。如果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计算,这些鲜血至少可以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09年,郭明义高票当选为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成为鞍山百姓心中最闪亮的“星”。与郭明义相识相交多年的鞍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莎说:“老百姓心明眼亮,用选票把郭明义抬上了属于他的位置!”

    组织遗体(器官)捐献等多支爱心联队,5800多人自发追随,这就是郭明义的感召——
    “每个人内心都有爱。有时候,只不过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更难的是带动一群人做好事。
    对于郭明义的举动,曾有人表示过不理解。工友张毓春以前总感觉,郭明义有点“献血上瘾”,是“捐献狂”。
    每当遇到这样的猜测与误解,郭明义总是平静地回答:“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富翁大款,必然就会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如果经常接触那些弱势群体,谁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帮助他们。”而今,郭明义的身体力行,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认同。
    在郭明义上班途中,有家小吃店,这也是过往工人经常歇脚的地方。热心的郭明义,时常帮助小吃店老板李艳丽劈柴生炉,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
    一天,李艳丽突然问郭明义:“老郭,我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这一问,让正在招募志愿者的郭明义有些意外。细一了解,郭明义才知道,原来,光顾小吃店的工人,有很多都参加了自己组织的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一段时间,“造血干细胞”成了在小吃店里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看着工人们说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的兴奋劲儿,李艳丽深受感染。当她得知郭明义就是活动的发起者,心里不禁也产生了捐献的念头。
    面对李艳丽的一些顾虑,郭明义有一说一。他以自己为例:“我52岁的人了,献了20年血,身体一直都很好,这几年的体检单上,连一个提示都没有。参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挽救他人生命的善举,而且对捐献者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李艳丽决定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郭明义欣慰地笑了。
    像这样的“意外”,郭明义还收获了很多——打门球的老汉、复印社的打字员、摆摊的小贩……为了扩大队伍的影响,他甚至在每天下班后,坚持到职工浴池给工友们免费搓澡,边搓边介绍相关知识,有时一搓就是20多人。到后来,这些“澡友”们,全部参加了郭明义组织的爱心联队。就连曾经讽刺过郭明义的工友张毓春,也拉着爱人丁爱荣,一起加入了郭明义组织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在郭明义的眼里,每个人内心都有爱。有时候,只不过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它,“我觉得自己就应当做这样一个无惧风雨的火种。”
    拥有厚重底蕴,先后涌现出雷锋、孟泰、王崇伦等先进典型的鞍钢,为郭明义这颗“火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在这片滋养英模的土地上,郭明义的善行义举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和有力的支持,5800多人选择与他携手同行,共同传递爱心的温暖、和谐的力量——
    2006年以来,郭明义先后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人参与,占鞍山全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
    2007年以来,郭明义先后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共有600多人次参加捐献,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郭明义组织的捐资助学爱心联队有2800多人参加,累计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2009年以来,郭明义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共有200多人参加,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在这一支支不断壮大的队伍里,随处可见郭明义润物无声的爱心印迹:有的人家中年货是郭明义帮忙置办的,有的人穿的新工服是郭明义亲手换上的,有的人治病钱是郭明义支付的……如今,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加入爱心队伍,回报整个社会。
    在这一支支不断壮大的队伍里,还有许多原本就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他们选择加入郭明义爱心联队,让个体的力量抱起团来,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如郭明义最爱唱的那首歌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无论何时何地,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这就是郭明义的承诺——
    “在部队我入了党,被评为全师学雷锋标兵,到了地方绝不能给部队丢脸”
    熟悉郭明义的人都知道,他的成长道路和雷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鞍钢人,同为汽车兵……就连领路人也一样。
    1977年1月11日,曾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亲手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火车,勉励他在部队干出一番作为;巧合的是,1960年1月,同样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还曾亲手把一个身高1米54的鞍钢小伙送上军列,他的名字叫雷锋。
    郭明义说,自己刚当兵的时候,正赶上一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观大讨论,影响了许多青年的人生选择。而在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里,郭明义同样也在经受着一种人生观的锤炼。
    5年的军旅生涯让郭明义受益匪浅:他所在的团队,战功卓著、传统悠久,“爱民模范金遗华”、“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英雄模范层出不穷。带他的汽车连连长蔺传芳,是一位立过12次三等功的先进典型,干起工作虎虎生风。在那段热火朝天的日子里,郭明义入了党,还被评为全师的学雷锋标兵。
    郭明义至今难忘退伍时部队首长的叮咛:小郭啊,你是党员,又是师里的学雷锋标兵,到地方后可不能给部队丢脸啊!
    郭明义动情地说:“2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始终回响在我的耳畔。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在部队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
    进来是铁,出去是钢,脱下军装的郭明义,始终不改军人本色。
    前不久,辽宁普降暴雨,鞍山军分区奉命前出抗洪抢险。当时,恰好在军分区的郭明义,一听有抗洪抢险任务,立即向军分区政委黄书华请缨前往。
    黄书华告诉他:“这次去的都是现役官兵,你就别去了。”一听这话,郭明义不干了:“我也是咱军分区的预备役军官,抗洪救灾我也有责任!”
    同为复转军人的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说:“郭明义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了企业,同时又把鞍钢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革命军人的可贵本色,体现了鞍钢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产业职工的时代品质。”
    平日里,郭明义的生活过得简朴至极,但也远非外人想象的那般寡淡无味。情人节里,他也会买一束玫瑰花送给妻子,文学创作更是他坚持多年的爱好,而他最欣赏的诗人是徐志摩。
    在郭明义厚厚一摞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首诗歌,郭明义喜欢在工休时读给工友们听。
    这首题为《我是一名党员》的诗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党员,我平凡——普通党员,我奉献——在岗位上,我热爱——祖国人民,我拥抱——小草、小花、小树。我默默地做着,那属于党的一切的事业。这应该是一名党员的品质,这品质如莲花、如芙蓉、如雪山、如森林。
    我是一名党员,我在做着,伟大人民认为应该做的,一点点的事情。

相关资讯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