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中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记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一大队一中队六班长张光付
张光付,一米六七的个子、黝黑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名普通的河南籍武警战士。他入伍7年,被授予三等功2次,总队嘉奖1次,支队嘉奖1次,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辽宁总队第二届十大“深知兵真爱兵”模范。这诸多的荣誉都源于他身上那股“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头。
今年24岁的张光付,2005年底入伍。新兵训练时,中队组织新兵们观看《士兵突击》。剧中许三多就成了张光付的榜样。每天午休的1小时,别的战士在宿舍里休息,他却在操场上训练:100次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100次推砖。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比别人多跑两三公里,每个战术动作比别人多练两三遍,这样积累下来,本来并不出众的张光付终于脱颖而出。
2008年,由于他踏实肯干和优异的表现,支队领导特意把他调入了三中队锻炼。三中队是生产单位,那里有个顺口溜:“白天去种地,晚上听蛙声。天天扛锄头,啥时有盼头。”可张光付没有一点抱怨的情绪。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眼前的路已经清晰,勇往直前,从不犹豫,竭尽全力……”面对100多亩的田地、果园和菜地,还有4亩多的鱼塘,他从零做起,虚心向支队请来的技术专家请教栽种技巧,自己买书籍学习培育方法。张光付用了3个月的时间,成了农事方面拿得出手的行家,成了中队里的技术指导。
张光付说:“只要部队需要,让我干什么都行,就像螺丝钉,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发会作用。”
在这拿锄头多过拿枪的3年多时间里,张光付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军事训练。没有训练器具,他就自己动手焊好单、双杠,自掏腰包买来沙袋和拳击手套。白天空闲的时间,他领着别人练;晚上就自己加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战友们:即使手拿锄头,咱们也是军人。
就这样,近千个夜晚,张光付奔跑在满天星光之下,只有汗水和呼吸的陪伴。汗水下的坚持最终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2010年底的全支队考核比武中,张光付凭着在器械、5公里跑、擒敌3项优秀成绩,被重新调回了一中队担任训练新兵的任务。
张光伏认为:“只要是个兵,不管干什么,都要时刻不忘打牢军事技能的根底,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冲在最前线。”
班里新兵杜宁波入伍时年龄小,卫生习惯又不好,常常不洗脚不换袜子,结果脚气越来越严重,感染处经常发炎化脓,大口子一直裂到脚掌,走起路时一瘸一拐的。为了帮他治病,每天就寝前,张光付都端来一盆热水给他泡脚,还用针小心地挑破他脚上的脓包,挤掉脓血后再涂上药,再拿来毛巾帮他把脚包起来,以免弄脏被子。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的护理,杜宁波的脚气终于痊愈了,还养成了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在张光付所带的班里,有一位名叫孔辉的大学生新兵,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新兵去年11月15日第一天走进军营时已经深夜,非常疲惫,张光付给新兵打洗脚水。没有灯,他就摸着黑给新兵洗脚。新兵训练时,他们训练结束回到寝室倒头便睡,这个时候班长就悄悄地给新兵们洗衣服,洗完后再晾干叠好,新兵们一觉醒来都不知道这位“好人”是谁。
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一大队上等兵莫荒告诉记者:“我们班长是个爱帮助人、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在生活中,像个大哥哥一样关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好榜样。”
以赤子之心对待群众、以手足之情对待战友。张光伏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温暖和感动。多年来,他帮扶贫困家庭20多户,捐款累计9万多元。
张光伏表示:“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一日为兵,终生都要扛起战士的光荣和人民的使命,并要时刻准备着。”
(记者 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