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我只是觉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只要有了困难,就应该冲上去,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人这是理所当然的。 ——张光付
在爱那里找答案
——记武警抚顺市支队一中队中士张光付
2011年6月5日上午,沈阳棋盘山开发区高坎街道中和村村委会主任叶仁鹏带着村民申家福、赵淑芬老两口来到武警抚顺市支队一中队,申家老俩口把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交到中队指导员郝俊利手中,含着热泪说谢谢部队领导为他们培养出一个“好儿子”。他们口中的“好儿子”个头不高,身材不魁,貌不出众,语不惊人,是一个河南籍战士,名叫张光付。他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把“不抛弃,不放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从战斗岗位到后勤岗位,从长年帮扶困难群众到勇救落水儿童……6年的军旅生活,他始终坚守着军人的职责与尊严,履行着做人的良知与热忱。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在爱那里找到答案
2009年8月的一天,张光付陪战友到抚顺市中医院看病,在医院门口看到申家福背着老伴张淑芬就医,行走得十分吃力。张光付立即上前,帮着申家福把他的老伴背进了医院,还帮着跑上跑下的排队挂号、交费、看诊。在与两人闲聊中,他得知申家福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张淑芬2006年因患有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治病吃药更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细心的张光付问出了二人的住址就在驻地不远处。在医院结缘后不久,张光付经打探来到了申大叔家里,为申大妈送上了慰问品,帮着他们做家务、干农活,以后的日子一往如此。接触多了,张光付了解到,申大叔常年患有腰病,妻子每年的医药费都要近万元,家中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每每想到这里,张光付心里就非常难受。张光付所在的是机动中队,每天过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的日子,可就是这样的快节奏生活,每到周末张光付还是要抽出时间帮助申家干农活,为张淑芬购买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和一些营养品,给老两口送去慰问金,多次解了老俩口的燃眉之急……邻居见了,都夸老两口有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2008年7月的一天,张光付在大棚干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顺眼望去,离中队大约一公里远的泥道上,有一个小孩,冒雨正在推着自行车,走的很吃力。张光付便向中队请假,回班拿了雨衣跑过去给小孩披上,顶着大雨将小孩送回了家,小孩的父母连声道谢。这时张光付又发现小孩母亲行走不便,好心的他又询问家中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经了解,小孩的父亲叫郭俊明,母亲叫赵荣华,两口子由于常年劳累都患有腰尖盘突出的病,严重时,走路都成问题,更何况干活,家中有五十余亩山坡地,只能靠人工,机械上不去,种收都靠人力,非常艰辛。既然碰上了,张光付就要帮,从那以后,也是经常抽空请假帮他们干农活,看着地里收成不好,就自己掏钱买化肥。2009年5月份,赵荣华老毛病又犯了,而且非常严重,需要住院。张光付得知后,从工资卡里取了4000元钱给他们送去交了住院费用。后来多次去看望他们,并买药和营养品给两人送去。郭俊明一家人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小伙子对自己家无私的奉献感动着。
2011年4月2日,张光付利用休息时间请了假,到申家福家里帮着干农活,在与申家福一同去往田地的路上,看到了一位穿着破烂的老人双手拄着木棍,一步三歇,行动非常不便。经询问申家福才得知这老人家是村里的特困户,其家三人都患重病。老人叫霍树林,今年52岁,患脑血栓多年,行动不便,常年卧病在床;22岁的儿子患偏先性弱智脑瘫;妻子智商不全,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不但没有一根顶梁柱,还各自成为他人的负担。看着老人吃力的背影,张光付的鼻子不禁一酸。随后的日子里,张光付来村里又多了一份牵挂,经常为霍树林家买药、米、油,水果、营养品等,还多次给他们拿钱。虽然张光付的爱心并没有使他们的家庭情况有大的好转,但一家三口都知道他们是遇到了好人,霍树林的妻子有一次还说出了一声“谢谢”。
2011年5月19日这天,张光付看完申家福老两口,背着米,拿着油和水果准备去霍树林家,路上碰到了中和村村主任叶仁鹏,当得知这个身着军装、满头大汗的小伙子来意后,感动之余对张光付一再表示感谢。在与叶主任的聊天中,张光付又得知村里还有几户特别困难的家庭。在他的要求下,叶主任带着他去看了这几户人家,张光付看后又是一阵心痛。村中的张勤子,40多岁,从小就智商不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73岁的赵庆奎,一辈子无儿无女,还有一只眼睛患疾,没有经济收入;47岁的张明辉,患有软骨病,二十余年卧病在床。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光付列了一个帮扶计划,一有空闲就满提慰问品往村里跑,这次看看这两户,下次看看那两户……成了村里贫困户共同的“儿子”。
有时候,战友们总爱开张光付的“玩笑”,“说助人为乐的好事怎么都让你小子给遇上了。”而在张光付的眼中,不是“好事”总爱找到他,而是他时刻都在准备着,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第一个冲上去,从不犹豫。他自己也说:“我看不得别人有难处。”
播撒着爱的阳光,幸福是一路付出的风景
时针指回2008年5月,张光付休假回家,从家人口中得知了同村韩志家的事。小韩自小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条件艰苦,但学习成绩优异,家中80多岁的奶奶为其东拼西凑借钱想供其上大学,但离上学的费用还差的很多。听到这些张光付二话没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立即从自己存了两年多的津贴中拿出10000元钱送到小韩奶奶的手中,随后在接到小韩从大学打来的电话时,张光付心里说不出的喜悦。随后三年中张光付又相继拿出6000余元资助小韩完成学业。笔者接通了韩志家的电话得知如今小韩已经开始实习了,他激动地说着对“恩人”感谢的话,最后,小韩说:“等我以后工作挣钱了,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资助像我以前一样上不起学的孩子。”
2009年6月,张光付休假在家。一天,正准备下地干活的他,突然听到有人喊救火,就立即冲了出去,看到离麦田300多米处的地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张光付立即回头拿起家中的大扫把,冲进了麦田。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火扑灭了,损失不是很大,但小张的衣服和头发都烧着了,脸上、腿上烧起几处水泡,疼的好多天睡不着觉。小张的父母一边骂“傻儿子”,一边心疼的在暗处抹泪。
2011年4月休假在家,30号这天,张光付和家人步行上街赶集买菜。在河坝旁遇到邻居,刚和邻居聊了几句,就听到有人在大喊“救命”,顺声望去,看到水中冒着水泡。小张丝毫没有犹豫,直接扎进了3米多深的水中,将小孩举出水面,救上了岸,抱着小孩拦下村民的摩托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到医院,争分夺秒间挽救了一个5岁小孩的生命,因下水时着急,小张呛了几口河水,4月的河水还是有些冰冷刺骨,伤风感冒、咽喉发炎,休假的快乐日子变成了养病的时光,但是张光付的心理却满满地装着幸福。
2009年7月,复原老兵刘黑玄,来到中队附近承包了两个大棚,种起了蘑菇,但是因技术不到位,赔了三万余元。张光付得知他的家庭条件也不好,而且妻子照顾刚满一岁的儿子,也没有经济来源,现实的困难让一家人愁眉不展。了解情况后,张光付拿出两千余元给他们当生活费,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最后在得知刘黑玄要回老家时,还偷偷找人帮着买了两张火车票送到了刘黑玄的手中,刘黑玄和妻子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班里新兵杜宁波入伍时年龄小,卫生习惯又不好,常常不洗脚不换袜子,结果脚气越来越严重,感染处经常发炎化脓,大口子一直裂到脚掌,走起路时一瘸一拐的。为了帮他治病,每天就寝前,张光付都端来一盆热水给他泡脚,还用针小心地挑破他脚上的脓包,挤掉脓血后再涂上药,我怕他晚上睡觉弄脏被子,拿来毛巾帮他把脚包了起来。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的护理,他的脚气终于痊愈了,还养成了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在张光付所带的班里,有一位名叫孔辉的大学生新兵,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入伍日子是去年的11月15日,他告诉笔者:“我们班长和蔼可亲,就像是我们的老大哥。记得:那天,我们到部队已经是深夜了,非常疲惫,但是班长一个人给我们打洗脚水,没有灯,班长就摸着黑给我们洗脚。特别是训练的那段日子,我们太苦了,回到寝室倒头便睡,而这时候班长就偷偷给我们洗衣服,洗完后给我们叠好,而我们一觉醒来都不知道这位“好人”是谁,要不是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也许我永远都不知道班长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每当有战士生病的时候,班长都会照顾他们的起居直到康复……”当讲述这些事的时候,笔者看到孔辉的眼中闪着泪花,而旁边张光付依旧却是一脸憨厚中透着羞涩的笑。
张光付入伍六年来,津贴除了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基本都用在了扶贫帮困上。张光付慢慢的把这些事告诉了家人,有时还落的家里一身的埋怨。张光付告诉笔者,父母也是替他操心,总想让自己多攒钱钱,留着复原后结婚买房子什么的。“可是,我总觉得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得帮一把”张光付说,“为了这件事,我还给我父母好好做了一通思想工作。他们想通了,就再也不拦着我了。”
每次休假到家,张光付总不忘去看望一下村里的孤寡老人,用自己的津贴为老人买点慰问品,帮助他们挑水、砍柴、打扫卫生、干农活。看到他们的笑容,张光付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告诉笔者:“到部队六年了,忙起来连个电话也顾不上给家里打,总感觉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孝心,我就是想多去帮助一些老人来弥补一下对父母欠下的孝心,给自己心理一丝安慰。”
忠诚离不开螺丝钉,因为有一种奉献在坚守中升腾
滴滴汗水,串串脚印,记录着今天与昨天;层层叠叠,平平仄仄,述说着伟大与平凡。
当兵6年,始终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被授予三等功2次,总队嘉奖1次,支队嘉奖1次,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辽宁总队第二届十大深知兵真爱兵模范。笔者一次又一次的走进他,每次都有着不同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源于他身上那股“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头。
一次,笔者又来到中队,看到张光付正在训练场上,带领全班战士进行搏击训练。出拳、踢腿……张光付的一招一式都有着凌厉的气势。就是外行人也能看出,他在擒拿格斗方面很在行。
果然,中队指导员郝俊利告诉笔者,张光付的单兵素质在全支队都是数一数二的。今年他代表支队参加了武警辽宁总队搏击大比武,和另一名战友一起夺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5公里越野,也是张光付的强项。全副武装的情况下,他仅用18分钟跑完全程,比中队里的其他战士平均要快上3、4分钟。有时为了保证全班的成绩,他会帮着其他战友拿枪,背着五六把枪跑完全程也是常事。而多了30来斤的负重,对于他的速度不会有什么影响。
正所谓百练成兵。张光付这身功夫自然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才能练出来的。但让人惊奇的却是,张光付是去年底才到一中队,重新带兵的。之前长达三年的时间,他一直是在生产连队,主要任务是种田种菜、喂猪养鸡。
今年24岁的张光付是2005年底入伍的。新兵训练时,中队组织新兵们观看了《士兵突击》。从此,许三多就成了张光付的榜样。“我觉得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张光付这样告诉自己。也是从此开始,张光付就自己给自己“加练”。中午午休的一小时,别的战士在宿舍里休息,他却在操场上训练:100次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100次推砖、跑步、单双杠……每天比别人多跑两三公里,每个战术动作比别人多练两三遍,这样积累下来,本来并不出众的张光付终于脱颖而出。2007年,他就升为士官,还担任了副班长。
由于他的踏实肯干和优异的表现,支队领导特意把他调入了三中队,希望他能把那里的工作带出新局面来。从全训单位一下调到生产单位,按人之常情来说,有点情绪也是正常的。就像三中队这道顺口溜里说的“白天去种地,晚上听蛙声,天天扛锄头,啥时有盼头”。可是,张光付心中没有一点抱怨的情绪。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眼前的路已经清晰,勇往直前,从不犹豫,竭尽全力……”对张光付来说,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他的路就只有一个明确的终点,那就是成为一名让人说起来就竖大拇指的优秀士兵。
初中毕业后,张光付就报名参军了。别看他学历不高,可是却十分的聪明好学。出身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的农村家庭,但是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从小虽说不上是娇生惯养,对于农事也并不精通。所以,张光付刚调到三中队时,面对着100多亩的田地、果园和菜地,还4亩多鱼塘,还有10多个等着他组织生产的战友,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面对这一切,“认死理”的张光付就有一个应对的办法:不会的就学,向支队请来的技术专家学,自己买书看着学。每天的午休时间,就成了张光付的学习时间,学会了就到地里实践。从扣蔬菜大棚到给果树整形修剪,张光付用了3个月的时间,成为了在农事方面拿得出手的行家,成了中队里的技术指导。
张光付是个十分节俭的人,每个月的津贴大部分都攒了起来。刚入伍时,每个月的津贴只有90元钱,他月月也还能攒下一多半。“除了点洗漱用品,我自己最大的花销就是买书了。”有一次他一下子买了100多块钱的书,全是关于种植养殖技术的。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张光付不仅对自己的训练从不放松,对于领导交待的工作也从不放松。就是种菜种地,他也领着手下人种出了整齐划一的军队气象。每块田、每道垄都被整理得整齐平顺,就是仪仗队的列兵。种菜时,张光付都是领着士兵们,拉起白线,一行行比着种的。而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张光付还获得了一次三等功。
生产中队里的设备多,以前一出故障就要请支队机关专业的修理人员前来维修。一到这时候,张光付就会跑前跑后地帮忙,看到不懂地张口就问,“明目张胆地偷师”。以后,队里的设备器械再出问题,他都会自己试着修一修。一来二去,他还真出了师,电工、焊工全能上手,不比专业的差。为此,支队营房股还想调他去当专业的维修人员呢!
然而,在这拿锄头多过拿枪的三年多时间里,张光付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军事训练。而他还带着手下的10多个人一起训练。没有训练器具,他就自己动手焊好单、双杠,自掏腰包买来沙袋和拳击手套。白天空闲的时间,他领着别人练;晚上,他就自己加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战友们:即使手拿锄头,他们也是军人。
就这样,近千个夜晚,张光付就奔跑在漫天星光之下,只有汗水和呼吸的陪伴,虽有疲累,却绝无放弃。汗水下的坚持总会获得丰厚的收获。2010年底的全支队考核比武中,张光付技惊四座,凭着在器械、5公里跑、擒敌等3项考核中的优秀成绩,被选调出来,担任了训练新兵的任务,并被重新调回了一中队。
生产单位的张光付在全支队的考核比武中样样都闯进了前五名。这在当年可是全支队的大新闻。从此,张光付也有了一个人人认可的“许三多”的名号。不说二人都有过的“发配边疆”这样相似经历,和“不撞南墙不死心”认死理的硬脾气,单就外貌来说,两人还真有几分相像。黝黑的皮肤,雪白的牙齿,灿烂的笑容,还有一样的不善言辞。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对于笔者所有的问题,他的答案几乎都是一个字“是”!
有人说张光付很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也有人说他更像许三多的班长史今,把战友当成亲兄弟;更多人说他还是像雷锋。
然而张光付却说:“其实我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我只是觉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只要有了困难,就应该冲上去,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他,一个雷锋式的士兵。
敬礼!勇于担当的80后士兵。
敬礼!播散大爱的新一代卫士。
(裴晓伟 邵可欣)
2011年度抚顺“百姓雷锋”张光付事迹介绍
访问量:
上一个 :
田永清将军:我与雷锋同龄 我与雷锋同行
下一个 :
2011年度抚顺“百姓雷锋”李成让事迹介绍
上一个 :
田永清将军:我与雷锋同龄 我与雷锋同行
下一个 :
2011年度抚顺“百姓雷锋”李成让事迹介绍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