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团体达到418个,雷锋志愿者联盟成员单位发展到24个,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00余次,服务群众100万余人次;
“走基层,把党的关怀送到千企万家”、“党的生日·百姓的节日”、“关注民生·让党和百姓靠得更紧”三个百日惠民活动贯穿全年;
“雷锋社区”、“雷锋小学”、“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雷锋车队”……
在绿园区,志愿服务已深入每个角落,从区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从老人到孩童,都是志愿者。“全民志愿服务,在奉献中感受爱的力量”的良好社会风尚已经形成。
用“雷锋”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绿园区始终高扬雷锋精神,深打雷锋烙印,用“雷锋”系列服务品牌引领和推动志愿服务。
——成立全国首家雷锋社区,并投资26万元建设了雷锋广场、雷锋事迹展室、雷锋精神宣传长廊和雷锋社区标识标志等。在完善硬件的同时,该社区创建了十大社区服务体系,在全区51个社区推广,使雷锋精神得到发扬,极大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建设全省首家雷锋小学,并在学校内创办了收藏200余件展品的雷锋事迹展览馆、存有千余册书籍的雷锋读书广角,落成了雷锋雕像,同时成立了诚信超市、道德银行、一元助困基金、红领巾再就业信息服务站、小雷锋进社区等志愿服务载体。
——打造“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并将每月的第四个周五确定为“志愿者服务一条街活动日”,集中组织辖区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义诊、理发、修鞋等服务。目前,全区已有10条“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
“雷锋车队”、“雷锋超市”、“红色志愿服务阵地”……如今,绿园区的19支雷锋服务队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带动和提升着全区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以党组织为依托拓宽志愿服务渠道
在拓宽志愿服务渠道中,绿园区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组织为依托,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雷锋志愿者服务联盟”。在128个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554块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中建立党支部,在非公企业、工地、商场派驻100个党支部,设立2000多个党员中心户,同时不断创新志愿服务载体,解决百姓诉求。
——以社会爱心人士为主体,成立“华益爱心志愿者协会”。“华益爱心志愿者协会”以互联网为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志愿者已达5000余人,开展“关爱孤残儿童送温暖”“敬老爱老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捐款捐物价值40余万元。目前,绿园区民间志愿组织已经发展到200余支。
——以企业为主体,成立“鼎庆志愿服务协会”。“鼎庆志愿服务协会”组建了“党员先锋号服务车队”,利用“送罐车”遍布城乡的有利条件,在市民遇到急难险事时及时给予帮助,实现了“党员在车上、爱心在路上、安危在心上”的服务理念。目前,绿园区已相继指导50余家企业建立了志愿服务团队。
草根巡讲唤醒群众“雷锋情结”
2012年年初,绿园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寻找身边的雷锋·文明使者”海选活动。此次活动坚持“群众中选、群众来选”的原则,在城区社区、农村村屯、农民工、中小学校、“两新”组织等层面涌现出一大批“绿园好人”。
海选活动突出全民性、大众化,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在参与和组织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身边的雷锋榜样和事迹不再是“高大全”,而是可触摸、可感知、可评价、可借鉴、可深信、可学习的。
活动中,绿园区力求扩大覆盖面,通过媒体宣传和“公开信”等方式,实现“全民总动员”,在全区形成“我推荐、我评选、我学习、我践行”的浓厚氛围。为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绿园区将“海选”的参与权、组织权、评选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推群众、群众选群众、群众评群众。“海选”的开展,让绿园区最基层、最平凡的群众走上舞台,成为文明的“标杆”,展示文明的魅力。
随着海选活动的深入,绿园区将组成“草根巡讲团”在全区巡讲,用“道德放大镜”放大凡人善举和微小感动,唤醒群众的“雷锋情结”和“道德信仰”,让百姓感受到,雷锋从未走远,好人一直就在身边。(董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