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之处
4月起,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在全馆开展了以“与书为友 濡养心灵”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激发了馆员读书兴趣,开阔视野,润泽心灵,营造学习型纪念馆的良好氛围。如今,读书活动正在进行时,参加读书活动的员工,定期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展示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雷锋纪念馆内已然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下就是参加读书活动的部分馆员的点滴心得,以飨读者。
王嘉楠
科举与公考
□于 淼
在国学热的吸引下,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国学知识一本全》。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我们祖先留下的5000多年的文化遗产。从诗词歌赋到军制刑法,虽然字数颇多,但通读后的收获良多。此书分上下两册,目前我只读了上册的一半。通过近两个月的阅读,我掌握了很多以前不曾了解或是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今天我想谈的就是书中所讲的科举
让我们翻开科举的历史,从隋至清,这种选官制度横跨了1300多年。实行的1300年间科举经历了唐代的完善、宋代的规范、明朝的繁盛及清朝的衰败。总体而言,科举制度算是一项相当高明的官员选拔制度,不仅为历代政权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总体质量说得过去的官员,也为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迈入官门打开了一条通道。
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级,乡试是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关,3年举行一次,通常在8月进行,因此又名“秋闱”。在乡试中,每个考生只与本省内的考生竞争,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乡试考中成为举人,成为举人便有了做官的资格,但举人的名额极其有限,因此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一生都耗尽在乡试的门槛前。比较著名的《聊斋志异》作者,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就是一位。
会试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场国家级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国考,考生来自全国各地,三年举办一次,在乡试次年举行。会试只有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监生是指古时有功臣子的子弟或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会试不中的举人都有资格到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深造)才有资格参加。因为在春天举行,又名“春闱”。考中者为进士,但录取的名额更为有限。
殿试是考试的最后一级,由皇帝主持。无特定形式、制度,皇帝出题、进士们作答,从而排出名次。第一名即为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
那么科举考试的招考比例到底是多少呢?清代早期,每个省乡试的录取名额大概在100人左右。江南、顺天等大省可以达到160多人,而像贵州省仅为40人。进入会试,录取的名额不定,但基本在200人左右,即便录取人数最多的雍正庚戌年会试也仅为406人,最少时仅录取不足100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每三年录取的人数。如果按照当今公考每年一次的频度比较,那么每年省级科举招录的职位人数平均还不足40人,国家级的不足70人。清代报名人数约为30万(清朝历代平均人口约为3亿,千分之一即为30万),那么得出清朝的科举考试招考比例约为4300:1。如果国考是众人齐挤独木桥,那么科举能称为众人齐挤钢丝绳了。况且,当年科举考试不仅考试内容枯燥乏味(八股文为主)、考试时间长(需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整整九天考试),加之存在猫腻等因素,这就能理解为何那么多才气横溢的“蒲松龄们”都倒在了科举的门槛下,古代读书人拼杀在“钢丝绳”上的勇气,实属不一般。
交友之道
□孙玉香
我利用短暂的时间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
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的《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在这我也向和我交流的同事们介绍这本书,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
孔子谈交友之道——孔子告诫我们三类朋友可交,三类朋友不可交。
三种益友:1、朋友要正直。2、朋友要宽容。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来的恒久。3、朋友要多闻。
三种坏朋友:1、暴躁的朋友。2、优柔寡断的朋友。3、心怀鬼胎的人。
总之,要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活的朋友。
做一只荆棘鸟
□秦佳凤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荆棘鸟》这本经典好书,希望这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一次净化和洗礼。它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聆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我们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使我们无比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的荆棘鸟,泣血而啼。我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而且从来不计算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焦虑、忙碌、麻木、烦躁,也只有在那些经典好书中,我们还能感悟到人性的美丽、拼搏的震撼和自强不息,以及永不磨灭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确的选择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董晓岩
自从馆里开展了读书活动以后,本想到书店买几本书看看与大家交流,但回家翻翻书架,惭愧地发现还有很多本书买来以后压根就没看过。借着馆里开展的读书活动的机会,选出了这本认认真真读了一遍。
曾经看过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乳酪》,感触颇深,这次看了他的《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后,引起了我的深思:人们总是在不停地抱怨,为什么幸运的人总是幸运,倒霉的人总是倒霉,也给我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是这样介绍的:首先,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而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专注自己的选择。什么是真正的选择?就是自己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东西。欲望充满诱惑,但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我们追逐欲望到头来却常常发现自己并不能从中得到满足,即使我们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往往无法控制心中更多的欲求。真正的需要则非常简单,而且可以像养分一样给我们带来益处,我们真正的需要往往是在某种情况下必须具备的东西。比如,果酱是我们想要的,而面包则是我们需要的,果酱很好吃,但不能填饱我们的肚子,给我们足够的营养。其次,深思熟虑,分析所有的选择,满足真正的需要。尽管于丹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苦恼是选择过多,但事实却是没有选择才是最糟糕的选择,择优是一种能力,是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必然修炼。专注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的选择,把每种都从头到尾想清楚,选择最合适的,再分析这么做会发生什么?然后呢?再然后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未来的不确定和突发的失控带给我们的恐惧,而人在恐惧时做出的选择很少有不后悔的。最后,对自己诚实,相信自己的直觉而非幻象,做出更好的选择。幻象就是我们听从内心的欲望,宁愿相信其存在的某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存在。比如,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些地方不对劲儿,但却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我们不承认它的存在,希望它自己消失,但它根本就不会消失。越早看清真相,就能越快做出更好的决定。
人这一辈子充满了选择,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都是一边做着选择题,一边选择学校、选择老师、选择专业、选择工作。而这些林林总总的选择,很少是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往往决定着下一个选择;每做出一次正确的选择就向成功的人生迈进了一步;每做出一次错误的决定,则增加了一分失败的危险,所以我推荐各位有时间读读这本书。
《梦的解析》的价值
□路 军
我读过一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我认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书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的解梦方法。
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了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从书中我们看到,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惟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由于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深入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在当时他的观点是不被人们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书中的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今天,人们才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
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一些观点今天也并不能完全接受。
关注热点的实用读本
□徐 明
《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是一本难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此书全面辩证分析热点、科学务实解难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务实地处理和解决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这本书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收入差距、房地产调控、素质教育、道德风气、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反腐倡廉、医疗收费”八个热点问题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进行了回答,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意义也很深远。
这本书中写到了两个我最关注的热点:一是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二是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在“食品安全如何保障”这个章节中,书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政府监管,包括:优化监管体制,完善法律标准,充实监管力量,强化技术支撑,严格问责追责。二是企业第一责任落实。三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在“环境污染如何遏制”的问题中,书中也提出了三点:一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包括: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实施排放总量控制。二是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包括:健全环境法规,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构建环保长效机制,包括: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引入市场机制、用好经济杠杆,健全监测体系、织密防控网络。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我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将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努力践行“辩证看”和“务实办”。首先,我要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一项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摸清问题牵涉到的各方面利益。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努力务实执行。
随遇而安 体验快乐
□尤 新
我读了是汪曾祺的散文集《随遇而安》。
书中搜集的都是作者从生活实践中所感悟到的小散文,特别有情致和意味。比如:《葡萄月令》,《草木秋花》等篇章,更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标准实践操作教材,读者可按作者《葡萄月令》中说的方法去栽培葡萄,保证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结出丰硕的、鲜艳的葡萄来。
还有作者在《登临泰山》文章中得到的感悟: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就是我登临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实际上在这本很平常的生活散文集上,再一次向我们印证了,我们本身的生活就要归于平淡,去除喧嚣与烦躁,放平心态,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朋友们:你们也可以试一下,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中去,你们是否也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