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发展方略以及发展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两个层面,指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历史站位与实践发力点。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仅仅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强大的物质力量。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历史站位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已纳入国家治理总体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和实践。
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行。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现实发力点
政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中央领导谈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时,曾深刻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携手组成的各基层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志愿服务。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文明实践的优势,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所要求的。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已初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格局,多元社会主体的加入为文明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每个主体的专业性不同,功能不同,如果缺乏统一的引领,沟通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协同治理实践中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甚至扰乱秩序等问题,无法形成合力。尤其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国外一些不法组织假借志愿服务之名,进行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活动,如果不加以防范抵制,势必会造成方向偏移。
以党员为主体组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在多元的文明实践主体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领头雁”,通过横向统筹调度与纵向管理指导,确保文明实践定位精准、方向不偏、协同发展,有力地阻击和避免在弘扬志愿精神过程中出现的意识形态偏离,并以此提升治理能力,保证意识形态安全。
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是指在学雷锋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各级各类社会主体践行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价值观,进而塑造友善、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
党的二十大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学雷锋志愿服务使命所在,它所承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想信念与中华文明,具有增进社会团结、规范社会秩序与整合社会道德的功能,有助于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实现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统一。
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价值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个体发展的导向作用。学雷锋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时,不仅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感、道德感与成就感,也能促使个体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当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二是对社会群体的教化作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向社会群体不断传播善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意地传递引领了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潮,使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在无形中教化着社会群体,内化为行为习惯并形成情感认同,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
矛盾化解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历史任务。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结合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提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重在6个方面下功夫。这些正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地方。
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矛盾化解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疏通民意,捕捉社会痛点。当前信访纠纷、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等问题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矛盾焦点。这些矛盾都需要依靠政府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来调解,而学雷锋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与市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学雷锋志愿者通过搭建的心理调节服务站、矛盾纠纷调解室、公益爱心活动和社区关爱中心等平台凝聚民情民意和捕捉社会痛点,向上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与利益,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还可以向下深化群众对党的路线与政府的政策的理解,疏导群众的负面情绪并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二是排查化解涉疫矛盾。涉疫矛盾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出现的新问题。现阶段各省市均是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疫情防控,涉疫矛盾也多发生在其中,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具有基层化、社会化的优势,凭借其对基层社会内部事务的掌握,可以迅速排查出涉疫矛盾隐患,如疫情期间政府的政策调整对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群众对执法检查措施与力度的意见等,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应对矛盾纠纷的能力。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骨干的多元主体下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当前涉疫矛盾纠纷解决具有积极作用。
民生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可分为基本民生服务和非基本民生服务。其中,基本民生服务是指政府提供用来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包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非基本民生服务是指政府为增加人民福祉、提升社会福利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存在差距,不同地区的民生服务仍处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在经过政府和市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后,社会资源分配仍留有空白,这时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联系机制,畅通了组织内部与人大、政协的信息沟通,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纳入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网格化学雷锋志愿工作小组,发掘社区学雷锋志愿者力量,组织一批囊括政策宣讲、生态环保、便民利民、扶贫助弱、文体卫生与文明劝导等服务内容的志愿者实践队,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群众的思想动态、精神生活、利益诉求等方面情况,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案例,助力社区治理。
抚顺市望花区是雷锋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有着深厚的雷锋文化积淀。由于是老工业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离退休人员,老弱病残较多,矛盾多,基层社会治理压力较大。他们从2013年开始探索实施“党建引领,雷锋式融合治理”模式。组建以党员学雷锋志愿者主导的“党员家庭代办站”,无偿为居民代办各种事务。基本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承包。
该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有24个党员家庭代办站,四年间为居民解决涉及民生的实事4912件,为10户三无、空巢、失独家庭落实监护人,办理老年证564张、《再就业优惠证》469人,代办独生子女光荣证324个等证件2316个,居民医疗保险2206人次,接待群众来访6525次,调解矛盾纠纷182起,受理各类代办事务7836件。望花区“党员家庭代办站”不断提档升级赋予新的功能,还辐射到驻区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由大党委单位构成的代办小组。“党建引领,雷锋式融治理”模式,把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宣传、教育、引领、服务居民 “最后一公里”有机结合,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成效显著,居民满意,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振华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应急援助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公共应急事件的应对中能够有力、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弥补政府应对能力不足,充分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大量自发的志愿者奔赴救灾现场,参与了搜救、医疗救助、灾民安置、物质运送和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有资料介绍,灾区共有约 300 万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全国参与赈灾、募捐、搬运等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超过500万人,学雷锋志愿者代表了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2008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志愿者元年”。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抗击疫情需要党的统一领导,也需要广泛动员群众; 既需要应急治理,也需要应急救援; 是一项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协调配合的重大突发事件治理工程。其中,具有灵活性、机动性、自愿性特点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参与应急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疫情最紧要关头,广大学雷锋志愿者和组织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号召,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面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为医务人员通勤和物资供给提供保障、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参与落实社区防控活动、积极参与新冠病毒治疗和预防的临床试验四个主要方面。
此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及时出台《关于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还为中小企业无偿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管理、技术、创新创业,疫情下防范复工复产法律风险等方面的咨询和个性化解决方案。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精神,为战“疫”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有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参与人数、服务范围和时长等方面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 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 46万个,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党中央领导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遭遇了强降雨水灾,学雷锋志愿服务再次证明了其在应对抢险救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志愿服务逐步纳入政府主导的救助体系中,极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水平,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能。
实现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仅仅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强大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