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雷锋精神

翟元斌 ‖ “后创建者时代”的邓州编外雷锋团

访问量:

一、“后创建者时代”的到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邓州编外雷锋团犹如一盏璀璨的明灯,持续照亮着无数人心中的善良与奉献之路,将雷锋精神的不朽光芒传承至今,已然成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一面鲜明旗帜。

 

 

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时光的流转,编外雷锋团的最初创建者们大多已至耄耋之年,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成为众人担忧的焦点。尤其是以主要创建人之一姚德奇政委的突然离世为重要节点,邓州编外雷锋团无可争议地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后创建者时代。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编外雷锋团的大旗由谁来扛?如何扛?这一严峻而紧迫的问题,摆在地方主管部门及编外雷锋团成员的心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决心。

 

正如一位智者所言:“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到多远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亦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习总书记的这一深刻思想,为编外雷锋团在后创建者时代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和深入思考编外雷锋团的历史脉络,从中汲取其精神内核,这是答题时必须温习的重要功课。因为编外雷锋团的建队史并非冰冷的故纸堆,而是一段活生生的历程,它记录着一个团队走过的道路,蕴含着守正创新、兴衰成败的普遍规律,以及创建者们留下的宝贵智慧与精神财富。

 

二、编外雷锋团的创建基因及其血脉相承

 

追溯编外雷锋团的创建基因及其血脉相承,我们不难发现,其起源于雷锋,产生于全民学雷锋的深厚土壤,发展和壮大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市场经济和亿万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与期盼,成为编外雷锋团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邓州拥有560名雷锋生前的战友,他们将雷锋精神从部队带回了邓州家乡,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讲的邓州编外雷锋团。雷锋是编外雷锋团之本,560名雷锋生前战友是编外雷锋团之宝,雷锋精神则是编外雷锋团之魂。这些论述不仅揭示了创建编外雷锋团的初心,也深刻阐明了编外雷锋团的血脉基因。

正是这样的基因,决定了编外雷锋团的特质与方向。

在成立初期,其组织架构相对单纯,以雷锋战友为核心骨干,后来吸收了雷锋团的退役军人,再后来,逐步吸引了一批热心公益、敬仰雷锋精神的群众加入。他们来自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等各行各业,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质朴的情怀,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编外雷锋团多元化的构成。这种多元化的构成,体现了编外雷锋团广泛的社会基础。

然而,在编外雷锋团的组织系统顶层设计上,创建者们为保持血统的纯正,以及对雷锋精神的纯粹传承,始终坚持由雷锋战友及其雷锋团退役军人担任核心领导,并刻意组建了“薪火营”。薪火营的成员都是雷锋团的退役军人,他们肩负着传承雷锋精神的重任,确保这份精神能够薪火相传。薪火营的设立,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更是对560名雷锋生前战友精神的延续。

 

 

 

 

三、邓州编外雷锋团孕育出独特而丰富的组织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邓州编外雷锋团孕育出了独特而丰富的组织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成为凝聚全体成员、推动组织持续前行的核心动力源泉,并对当地社会风气和民众道德素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其组织文化具有血统的纯正性和对雷锋精神的忠诚坚守特征。编外雷锋团的成员主要由雷锋战友及雷锋团的退役军人组成,他们深受雷锋精神的影响和熏陶,对雷锋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这种共同的身份背景,使得编外雷锋团在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编外雷锋团成员对雷锋精神的忠诚坚守,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他们始终牢记雷锋的教导和嘱托,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这种忠诚的坚守,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也为编外雷锋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其组织文化还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大众化特征。他们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不追求形式主义,注重服务的实效性和持续性。成员之间秉持着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无论来自何种职业背景,都在共同的信念下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大家庭。

第三、在价值观念上,他们将雷锋精神中的奉献、敬业、助人为乐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他们倡导无私奉献,鼓励成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强调敬业精神,要求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通过敬业奉献来践行雷锋精神;他们突出助人为乐的品质,将帮助他人视为一种快乐和责任,积极主动地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对当地社会风气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在邓州,学雷锋做好事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民众的道德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更加频繁,社区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在公共场所,文明礼让、爱护环境等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面对困难和灾害时,越来越多的人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生态循环。编外雷锋团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如同星星之火,在邓州大地形成了燎原之势,使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成为当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四、后创建者时代,邓州编外雷锋团面临诸多挑战

 

 

然而,在后创建者时代,邓州编外雷锋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核心领导与骨干成员的接续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确保老一辈成员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组织管理经验、志愿服务技巧以及应对复杂情况的智慧等能够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承?如何避免新成员在处理关键事务和复杂项目时从头摸索,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失误?如何维系团队凝聚力,避免新成员之间尚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导致团队协作不顺畅、成员归属感下降?如何培养新成员的领导力,确保他们能够迅速成长并胜任领导岗位,有效引领团队发展方向和组织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这些都是后创建者时代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性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成员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慰问孤寡老人、清洁社区等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民众期望。项目创新性不足,缺乏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新兴需求的关注与回应,导致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因此,如何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成为编外雷锋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影响力的维持与拓展也成为编外雷锋团面临的一大挑战。媒体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被新媒体分散。而编外雷锋团在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传播能力相对薄弱,未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和活动宣传。这导致社会关注度出现波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高品牌传播能力,成为编外雷锋团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创建者时代的邓州编外雷锋团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认真梳理和思考编外雷锋团的历史脉络,汲取其精神内核,不断创新发展路径,才能确保编外雷锋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核心领导与骨干成员的接续问题,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只有确保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才能为后创建者时代的编外雷锋团的当前稳定与未来发展

奠定坚实基础。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