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雷锋精神

翟元斌 ‖ 抚顺孕育雷锋文化研究,抚顺雷锋研究所开创雷锋文化概念先河(一)

访问量:

雷锋文化研究,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璀璨篇章,其发展历程汇聚了众多理论探索者与实践者的心血结晶与智慧火花。抚顺,这片孕育雷锋精神的沃土,凭借其深厚的学雷锋情感积淀与理性思考经验,为雷锋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抚顺市委高瞻远瞩,倾力打造的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作为该领域的领航者与推动力,为雷锋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雷锋文化研究的萌芽与起步

 

雷锋文化,是学雷锋活动薪火相传、以文化人的光辉成果。其萌芽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写光辉词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春风化雨般蓬勃展开,雷锋文化亦随之悄然孕育。然而,早期的学雷锋活动更多地聚焦于宣传动员与经验总结,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雷锋文化概念的形成与提出,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归纳到概括的渐进过程。在学雷锋活动初兴之时,媒体间常使用“雷锋事迹”一词,而“雷锋精神”的概念尚未明确形成。

1963年3月20日,解放军报社论《学雷锋看行动》中,首次正式提出了“雷锋精神”这一崭新概念,标志着雷锋精神开始被理论界所关注。

进入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传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1989年11月,《解放军报》编辑部与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召开了“学习雷锋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这是对已持续26年之久的学雷锋活动进行理论梳理的重要标志。以此为契机,学雷锋活动从初期的宣传动员、经验总结阶段,迈入了理论创造的新阶段。抚顺等地相继成立了雷锋精神研究会,开始了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雷锋精神的一般性探讨,以及如何应对商业化带来的精神困扰。

1990年,长期热衷于学雷锋活动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陶克和王跃生联袂撰写的《中国雷锋现象》出版。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纵观学雷锋活动的历史脉络与横向剖面,从新的高度对学雷锋活动的兴衰历程,以及青年一代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的曲折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清醒的辨析,从而揭示了雷锋精神作为我们“社会粘合剂、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焦点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作者富有创造性地归纳、概括了学雷锋活动中产生的事物,提出了“雷锋现象”这一崭新说法。尽管作者并未对“雷锋现象”给出明确定义,但这一提法无疑是对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的一次尝试性概括,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为后来雷锋文化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雷锋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21世纪,雷锋文化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启动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这标志着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关键时刻,翟元斌被市委书记委以重任,担任改扩建指挥部的总撰稿人。他全程参与了改扩建工程的筹备、策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的每一个环节。历时3年,他全面负责了“雷锋颂”碑苑、“触摸屏展示系统”等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特别是雷锋纪念馆的展陈大纲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心血。

 

抚顺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大事记明确记载《雷锋纪念馆陈列方案》撰稿人为翟元斌

 

后排左五为翟元斌

 

改扩建工程接近尾声时,翟元斌又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建议,并亲自担纲编撰完成了《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华夏文明》一书。这本书分为文献篇、历程篇、创新篇、资料篇四个部分,共计33万字,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改扩建工程的点点滴滴。该书由《白山出版社》隆重出版,时任改扩建指挥部副总指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重和与翟元斌共同担任主编。

 

此书不仅是对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忠实记录,更是对雷锋纪念馆这一神圣殿堂中蕴含的“雷锋文化”的一次深刻梳理与系统总结。

翟元斌在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这段经历,成为后来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提出“雷锋文化”命题的丰富情感浸润、感性材料累积和理论抽象的源泉。

 

在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顶层设计中,抚顺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以雷锋纪念馆为依托,打造“全国雷锋精神研究中心”的宏伟构想。随着改扩建工程的圆满完工,全国首家官方雷锋精神研究所应运而生,正式揭牌成立。而前期在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工作的翟元斌,担任了研究所所长一职。

抚顺,这座全国学雷锋活动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雷锋精神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早已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翟元斌所长长期致力于雷锋精神的研究与传播,成果累累。研究所成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雷锋文化的理论创新研究之中,努力探索雷锋精神的新内涵、新价值。

 

2005年,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在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内部会议上,提出了“雷锋文化”研究课题。这一崭新而富有时代感的概念一经提出,在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甚至引发了争论。然而,正是这些讨论与争议,进一步推动了雷锋文化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2006年3月1日,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精心策划并成功组织了全国首届“雷锋文化学术研讨会”。会上,研究所翟元斌宣读了《雷锋文化是党和人民的选择和创造》的论文,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雷锋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价值功能。这次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有力推动了雷锋文化概念的普及与认同。

 

对会议成果进行充分报道的辽沈地区官方媒体《抚顺日报》,在文稿中首次采用了“雷锋文化”这一新概念。记者孙晓华撰写的会议综述,以《雷锋精神•一个卓越的文化品牌》为题,生动展现了会议的全貌与深远意义。

 

在此,我们全文刊载这篇综述,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人们对“雷锋文化”的理解程度,同时以史实为证,彰显抚顺作为雷锋文化研究源头的独特地位与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抚顺 ,诞生过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小组;在抚顺 ,举办过首届全国学 雷锋理论研讨会;还是在抚顺 ,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雷锋命名的基金 会 … …抚顺用事实证明 ,在学雷锋的40多年历程中一直走在了全国的前 列。

抚顺不仅哺育了雷锋 ,而且多年来也孕育了大批雷锋式的先进人 物 ,这些先进人物对于雷锋文化的形成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 面他们汲取着雷锋精神的营养 ,另一方面他们也将新的内容注入到雷锋 精神当中 ,使雷锋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一面不朽的旗帜。

雷锋文化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它对建设和谐社会和抚顺振兴归 根结底有何意义?多年来 ,雷锋精神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从不同的领域对

雷锋文化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 术研究中 ,我市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剖析了雷锋文化资源的丰富内 涵、构成以及其价值 ,深入细致的研究 , 学者们取得了许多颇有见地的 理论成果 ,这些雷锋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仅成为我市文化资源中的一大亮 色 ,而且对于振兴抚顺、构建和谐抚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雷锋实践 活动中 ,一些企业和学校把雷锋精神融入到企业和校园的文化建设和管 理中 ,为企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目前 ,这已成为我市运 用和保护雷锋文化的一大特色。于是 ,在研究者与实践者中开始了这样 的交流——

■观点一∶雷锋的优秀品格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市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翟元斌说 ,雷锋文化的产生并不是偶然 ,而 是一种必然 ,它是党和人民的选择和创造。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主要 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恢复 ,雷锋经历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 , 从内心里感谢和热爱党和新中国 ,一心一意跟党走 ,而党和国家也需要 青年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于是 ,雷锋作为 新文化的榜样被树立起来。此后40多年来 ,在雷锋文化的旗帜下 ,集合 起来无数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这些雷锋式人物都从雷锋文化中汲取 营养 ,但也不断地把新的内容注入到雷锋文化中 ,不断丰富它、发展 它 ,使它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而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 祥地 ,在雷锋文化的生成具有特殊的地位 ,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观点二∶雷锋精神应该成为一个卓越的文化品牌

市文联主席王金武认为 ,雷锋不仅是我们在政治上学习的楷模 ,也 是创建先进文化的先行者。一部 《雷锋日记》 ,闪烁着共产主义的思想 光辉 ,也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雷锋精神应该成为一个卓 越的文化品牌 ,这个品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并不是相悖的 , 而是相融合的。诚信自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爱岗敬业 ,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仍然需要 ,而且还要发扬光大 ,将雷锋精神的文 化特质融人市场经济运作中 ,对于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 ,构建和谐社 会 ,完善人际关系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 乡、在雷锋文化的生成中 ,抚顺具有独特的作用 ,抚顺学习雷锋精神更 要注重运用雷锋这个文化品牌 ,比如运用雷锋品牌 ,促进旅游、文化、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雷锋事迹为题材 ,开展好艺术创作和文化活 动等 ,运用雷锋文化品牌 ,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观点三∶雷锋文化资源必须很好地开发和研究

市文联主席王金武说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必须要很好地 开发和研究。研究开发雷锋精神的文化内涵 ,首先要对雷锋及雷锋精神 给予准确定位 ,以往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 ,往往注意它在政治与道德上 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 ,绝不能局限于政治与道德的需要 ,而要给雷锋 精神一个文化上的定位。事实证明 ,雷锋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 士 ,而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通过代表者。

市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翟元斌等认为 ,雷锋文化对于我们的今天和 未来都具有重要价值 ,深入研究雷锋文化及其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 , 不仅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要进行雷 锋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讨什么是雷锋文化 ,从而建立起一个有 关雷锋文化的理论架构和体系;研究雷锋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 题 ,在对雷锋文化资源现存状况和结构等问题认真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 充分论证 ,做出保护、开发、利用雷锋文化资源的科学规划;雷锋文化资 源的研究和开发 ,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它不但需要专门机构的组 织和统筹 ,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

■观点四∶外国人感悟雷锋文化

美国人沙非特在谈到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受时 ,这样写到∶"从小在 美国长大的我 ,对中国、中国文化了解得很少 ,后来 ,我在中国的5年 里 ,有幸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 ,因此而在中国有了一些美好的经历 ,除 了与抚顺市的学雷锋爱心小组在一起开展的'爱心行动' ,没有哪个更吸引 我的注意力。起初 ,认识和了解雷锋 ,对于我这个在美国文化背景下长 大的人来说 ,有些困难 ,但是 ,学雷锋爱心小组以'雷锋'为榜样 ,用雷锋 精神激励着自己 ,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群 ,渐渐地、这使我感悟 到 ,在人的一生中 ,有比关注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 ,那就是应立志做到 像雷锋那样舍己为人。 …我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应邀加入了爱心小组 ,

我想这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业的一部分。中美两国文化虽然迥然不 同 ,但是我们却能一起肩并肩地一起投入到以'雷锋'这个英雄为榜样的最 有价值的事业之中 ,这是多么值得赞美的事啊! … … "

■观点五∶ 、雷锋精神是企业文化之"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周晖说 ,企业文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 , 它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它所关心的是企业内部的非经济因素 ——人。现代企业设备先进 ,技术水平高 ,对职工的要求 ,不仅要有技 术能力和管理知识 ,而且要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而雷锋的干一行、 爱一行、钻一行的品格正是激励职工不断进取的"助推剂";雷锋乐于助人 的高尚品格 ,从企业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 ,它可以极好地调适企业内部 的公共关系 ,形成群体力量 ,可以很好地培育企业的凝聚力;雷锋一心向 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自强不息 的奋斗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要体现这种勇于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 神。

抚顺县农电局党委书记杜景华说 ,多年来 ,抚顺县农电局将雷锋精 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之"魂" ,在职工中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 奉献的"傻子"精神 ,培育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 ,培育勤于钻研的"钉 子"精神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企业里出现了一大批默默奋战在网改一线 的好员工、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带病坚持工作的好所长。在去年 的"8· 13"洪水面前 ,我局在供电网络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仅用短短4 天时间 ,就恢复了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供电。特别是章党供电所已连续 两年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雷锋精神"。

■观点六∶让雷锋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

沈阳市皇姑区渭河街小学副校长周丽英说 ,育人是学校工作永远不 变的根本。我校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 ,将雷锋精神引入校园 ,从而抵制 了歪风邪气。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研编了3本适合学生阅读的教 材 ,让学生学习;二是以班队会为主阵地 ,让学生们进行辩论、演讲 ,在 活动中 ,学生们加强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三是以时政教育为主要内容 , 在3月学雷锋月里 ,利用报纸、杂志等 ,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和学雷锋结 合起来;四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让雷锋精神占领学校文化阵地。比如 , 看关于雷锋的影片 ,读关于雷锋的书籍 ,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书画赛 等。

市委政法委政研室主任王中秀说 ,"邪教痴迷者"是深受邪教毒害的 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是我们全力挽救 的对象 ,用雷锋精神帮助他们构筑新的精神支柱 ,是彰显人性文明、促 进社会进步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事实证明 ,用雷锋精神教育转化"邪教痴迷者" ,充分显露了优势 , 基地举办了数期学习班 ,转化率达100% ,巩固率达标98%以上 ,实现 了转化与巩固的双提高。

 

三、雷锋文化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待续)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