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被誉为“雷锋城”,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孕育了丰富的雷锋文化资源。2005年,抚顺成立了全国首个雷锋精神研究所,这标志着雷锋精神研究的系统化和学术化。
研究所创办了《雷锋精神研究》期刊,并举办了多场学术活动,深化了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并为全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所创新性地提出了“雷锋文化”概念,将雷锋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为雷锋精神的传承和文化品牌建设注入了新动力。通过“雷锋讲坛”等活动,雷锋精神从抚顺传播至全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正是“雷锋讲坛”,成为了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海滨之城青岛黄海学院结缘的纽带。
青岛黄海学院是一所自1996年创建起,便深受雷锋精神熏陶的民营学校。董事长刘常青在建校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以雷锋为楷模,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常青聆听了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的雷锋精神宣讲,深受触动。次年,他诚挚邀请曲建文老班长到青岛黄海学院,为全校师生作雷锋精神报告,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动,拉开了雷锋精神在青岛黄海学院广泛传播的序幕。
黄海学院早期学雷锋活动
经曲建文老班长热心牵线搭桥,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与青岛黄海学院建立了紧密联系。自此,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与地处海滨之城的青岛黄海学院,跨越地域界限,携手同行,共同书写了一段在民营高校传承雷锋精神的历史。青岛黄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庆泽,有着深厚的雷锋情结,全力主抓相关工作,为雷锋精神在学院的扎根与传播,付出诸多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
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翟元斌(左)与黄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庆泽(右)当时合作时的合影
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与青岛黄海学院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创办雷锋讲坛青岛黄海学院分坛:
2011年,青岛黄海学院投入90余万元,积极筹备建设雷锋纪念馆。同年3月,学院组织考察团赴辽宁省抚顺市、沈阳市相关单位交流学习。
2011年黄海学院在抚顺考察参观沈阳军区雷锋展览馆。右二起顺序为曲建文,翟元斌、乔安山,宋庆泽
期间,考察团与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在青岛黄海学院设立“雷锋讲坛青岛黄海学院分坛”。同时,黄海学院聘请雷锋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同志,以及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雷锋精神研究》主编翟元斌为学院客座教授。
2012年3月1日,青岛黄海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分坛启动仪式,抚顺方面也精心组队参加。抚顺市委原副书记、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郑顺亲临现场并发表致辞,雷锋精神研究所还特别邀请田志芳进行了开坛第一讲。
中共抚顺市委原副书记、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郑顺亲临现场并发表致辞
雷锋讲坛主持人翟元斌(左),主讲人田志芳(右)
2. 推动雷锋精神教育进大学课堂:
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率先向宋书记提出将雷锋精神纳入学校教材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青岛黄海学院校方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响应。随后,双方共同在黄海学院组织了编写雷锋精神校本课程座谈会,参会人员包括黄海学院党委书记及思政课教师等。会上,翟元斌所长作中心发言,分享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校本课程的内容与体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议初步约定,后续将适时举办相关会议,正式启动编撰工作。会议结束后,应学院党委书记的恳切请求,研究所将珍贵研究成果——超过20万字的电子文档《雷锋的人生观》,毫无保留地移交给了学院党委。
应黄海学院党委书记恳请,抚顺研究所将20多万字研究成果的电子文档《雷锋的人生观》毫无保留地移交给了学院
遗憾的是,那次会议之后,后续会议未能如期举行。
不过,黄海学院顺利编撰出版了《雷锋的人生观修养》一书。只是对于书中如何处理和说明,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的具体情况,我们尚未了解,尽管曾经向有关人索要学院的这本书,至今也未获得。
黄海学院编撰出版《雷锋的人生观修养》。不了解书中如何处理和说明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3. 助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建设:
在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的建设过程中,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助,助力完善纪念馆建设,使其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
省市领导雷锋展览馆前合影
郑顺书记(左一)与刘长青(右一)在黄海学院雷锋展览馆前厅合影
抚顺参加就雷锋讲坛启动仪式代表由右向左为郑顺书记、研究所所长翟元斌、研究所研究员徐明
4. 总结宣传黄海学院建校育人经验:
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较早开始对青岛黄海学院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宣传。研究所精心策划组织,将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的文章发表在2013年《百姓雷锋》杂志创刊号上,向更多人展示了黄海学院在传承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2013年《百姓雷锋》杂志创刊号上刊发刘长青董事长论文
5. 导入全国雷锋文化资源:
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凭借自身在雷锋精神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广泛资源,毫无保留地将全国雷锋文化资源引入青岛黄海学院,为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深化雷锋精神教育提供支持。
对于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在黄海学院建校育人创新实践中发挥的作用,黄海学院时任党委书记冯宜明,在2012年,雷锋讲坛启动和雷锋展览馆开馆仪式上的致辞中,曾经给予高度的肯定。
黄海学院时任党委书记冯宜明,在2012年雷锋讲坛启动和雷锋展览馆开馆仪式上的致辞截图
讲话在第三部分:建设学雷锋活动基地,优化学雷锋活动环境,繁荣校园先进文化。
指出:“为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培养师生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开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学院于2011年在三期工程中投资90多万元筹建雷锋纪念馆。于同年3月组团,赴辽宁省抚顺市、沈阳市有关单位学习经验,并与雷锋团签订了军校共建学雷锋协议,与全国辽宁省抚顺市“雷锋讲坛”达成了在青岛黄海学院设立“雷锋讲坛青岛黄海学院分坛”的意向,聘请了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同志和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雷锋精神研究》主编翟元彬同志为黄海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院在翟元彬及曲建文等同志的协助下,完善了雷锋纪念馆的设施,丰富了馆藏内容。这些开创性的活动为黄海学院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扩大了阵地,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落成和“雷锋讲坛青岛黄海学院分坛”启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院学雷锋活动新的起点。我们将根据党中央新的部署,把学雷锋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
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与青岛黄海学院的合作,是学术理论研究机构与实践教育基地深度融合的范例。从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创办的“雷锋讲坛”的在黄海学院落地生根,到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再到黄海学院“雷锋精神系列课程”的逐步完善,双方的携手合作,不仅有力推动了雷锋精神的广泛传播,更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了重要力量,为青岛黄海学院推行的雷锋精神进高校的三位一体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