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站内搜索:

保定天气预报 - TianqiAPI.com
今天是:

欢迎光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网

搜索
确认
取消
logo

王淑环

  • 分类:第六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1 09:4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她,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年前被招聘为乡敬老院长。她,最初的月工资只有240元,十年间仅仅长到800元,却管理着19名养员。

王淑环

【概要描述】她,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年前被招聘为乡敬老院长。她,最初的月工资只有240元,十年间仅仅长到800元,却管理着19名养员。

  • 分类:第六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1 09:48
  • 访问量:
详情

退不下来的敬老院长

——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敬老院长王淑环事迹

 

  她,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年前被招聘为乡敬老院长。

  她,最初的月工资只有240元,十年间仅仅长到800元,却管理着19名养员。她不计报酬,将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养员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时刻牵挂着孤寡老人的衣食往行,身心冷暧。她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家人都当成敬老院的服务员,她用爱为孤寡老人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由衷地  感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她,从50岁到60岁出头,面容变老,头发变白,关爱孤寡老人痴心不改。按说,她应该“退”下来回家享清福了,却“退不下来”。乡里的书记、乡长一再挽留,不让她走,最让她难舍的是养员。养员们没人管她叫院长,都叫她姐,一听说姐要走,养员就哭,就不吃不喝……所以,她至今仍坚守在敬老院给养员们当“姐”。

  她就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敬老院长王淑环。

  一、叫一声爸,泪如雨下

  2001年3月,原北四平乡敬老院院长随着任副乡长的丈夫工作调动而辞职,院长一职出现空缺,谁都知道敬老院长这一职务并不是

  什么“肥缺”。

  乡敬老院座落在距乡政府所在地三里地外的山角下,两趟房,一个院,十几名孤寡老人痴呆的痴呆,有病的有病,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三个工作人员来料理,三个工作人员分别是厨师、卫生员和院长。在当时,每一位养员的费用都要所在村出,而各个村里并不富裕,钱要不上来,院长要一次次地往村里跑,不辞辛苦、不惜磨破嘴皮跟村里要钱花。而当时敬老院里连买菜的五元钱都没有,很多费用要新来的院长自己掏腰包垫付。这么差的条件,这么多苦差事要去履行,这个院长谁愿意干呢?

  尽管敬老院条件差,但乡党委、乡政府却坚持要选一位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对孤寡老人有爱心的人来当院长。于是,王淑环被选中了。

  王淑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初中文化,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那一年,她刚刚50出头。乡里之所以选中她,是因为她有吃苦耐劳的品格,有在困境中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善待老人,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

  家庭困境锤炼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

  王淑环一家七口,丈夫和她,三个儿子,外加一个婆婆,一个叔公。王淑环早年在粮库做临时工,为了拉扯孩子而辞掉了工作,在家操持家务。丈夫吴相富原是粮库的职工,单位解体后,他买断工龄在家务农。按说,他们夫妻拉扯三个儿子,赡养婆婆,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来,对于既没收入又没财产的叔公,他们本可以将他送到敬老院,但他们却将叔公接到家里,像对待父亲一样照料叔公,足见王淑环有一颗善良的心。

  王淑环的二儿子名叫吴峰,1996年在抚顺财经学校念书期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夫妻俩闻听如雷轰顶。王淑环的大儿子吴伟当兵到海城116师炮兵部队,不挣钱,二儿子眼看着就要毕业,已经到外地的一家银行实习,工作后就可挣工资补贴家用了,他患上不治之症对作为母亲的王淑环的打击可想而知。为了给二儿子治病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10万多元的外债。作为一个不富裕的农村家庭,这笔钱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筹钱,王淑环走东家,串西家,好不容易凑到些钱为孩子治病,但最终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

  丧子之痛并没有将王淑环击倒,为了这个家庭,她从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悲痛之中走出来。儿子英年早逝,让她更加珍爱家人,对家人更是百般呵护。她省吃俭用,吃苦耐劳,无微不至地照料两位白发老人,扶持孩子,呵护丈夫,把家庭生活搞得井井有条,成为家中的主心骨,顶梁柱。为了偿还为二儿子治病欠下的外债,她与丈夫一起,除了操持家务,照顾二老,还要种地、养猪、没黑没白地劳作,他们还置办了一个小酒厂,烧酒养猪,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还清了外债。大儿子吴伟转业后安排在海城第一粮库工作,小儿子在部队服役了13年,转业后被安排到新宾电站工作,家境逐渐好起来。

  孝敬老人展示出她一颗善良的心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淑环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孝敬婆婆和叔公,她为二老付出了很多,却无怨无悔,她为二老洗衣做饭,煎汤熬药,从无怨言,二位老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安度晚年,直至为他们送终。

  王淑环的婆婆和叔公年迈多病,婆婆腿坏了两年,行动不便,叔公腿脚也不好,走路艰难。为了二位老人生活的好,她从不吝啬家里的钱,花钱给老人买新衣,做好吃的,老人生了病,她就是借钱也要为老人治病。她将70多岁的叔公视为父亲,叔公生病了,她领着叔公借钱打车到县医院看病。当时大夫看完后怀疑是肠梗阻,这么大岁数了医院不敢留,让他们去抚顺。王淑环二话没说就打车要去抚顺市四院,医生劝她这么大岁数了,算了吧,去抚顺做手术也不知道能不能下来手术台,白花钱。叔公也对王淑环说,淑环,你待我就像亲女儿一样,你对我的情我领了,咱们回家吧。王淑环,叫了一声爸,她说,爸,哪怕有一点希望我也给你治,给你治好。一声“爸”,让叔公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随后,王淑环请求县医院多名医生为叔公进行会诊,经医生研究,决定留院观察,不做手术,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叔公的病好了。在为叔公治病这些天里,王淑环自己却瘦了一大圈,医院的大夫和自己的左邻右舍都很佩服她,说王淑环好样的。

  二位老人在王淑环侍候下,度过了幸福的晚年,相继去世,乡里领导看到了她对老人的孝敬和她的工作能力,聘她担任乡敬老院长顺理成章。

  二、叫一声姐,亲如一家

  亲人,是指直系亲属,与自己有直接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和子女等。亲人亦可指不管你发生什么都不会舍弃你总是会站在你的立场上无所求的守护你会为你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生命的人。对于北四平乡敬老院的养员来说,王淑环就是他们的亲人,是他们的“非”法定亲人,养员们都说,她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2001年3月25日,王淑环来到北四平乡敬老院,出任院长。因为有过丧子之痛,她格外看重亲情,无论养员是聋哑,是智障,还是残疾,她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他们倍加关爱。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她就将自己与养员之间的关系定位成亲人,家人。她对养员们说,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既然将自己与养员定位成一家人,她就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敬老院。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她拿到敬老院给养员吃,家里杀了猪,她让养员和家里人一样吃肉。她的老伴成为敬老院的编外工作人员,有什么活都来干,义务奉献;在电站工作的小儿子买了一台车,这台车几乎成了敬老院的专用车,养员半夜生病,她就叫上儿子,开着车送养员去看病,新宾县医院,抚顺市四院,一趟一趟地跑,每次跑都是自己出汽油钱。

  王淑环为了敬老院起早贪黑没黑没白地干,根本没有什么双休日,也顾不上照护家。刚到敬老院时养员18人,其中残疾人就有11人。当时的保费每人每月180元,有的村穷,根本拿不上来钱,多次催着要钱也没有。这些养员需要生活,买米买面,买菜油盐酱醋,给养员买药等等,生活费根本不够,没有就得想办法借钱。自己每月240元工资也不能要了。偶尔从自己腰包里掏出十块八块给养员买东西,垫付各种费用,更是家常便饭。

  王淑环说,孤寡老人无依无靠,他们靠的就是我。她对待每一位养员就像自己家养老人似的。她从不批评任何一位养员,怕他们沉心,落下毛病。她说,养员有会说话的,有不会说话的,他们有什么事,都在她心里装着呢。凡是他们有了心事,她都通过通过细微的观察了如指掌,然后跟他们谈心,逐一化解矛盾,不能给他们造成内心压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受到一点挫折精神就会悲观,尤其在生病期间或逢年过节时情绪波动更大,她用爱温暖着他们的心。在东北农村,有关东“新三宝”的顺口溜,说农家的新三宝为“大米饭、止痛片、二人转”,在养员中间也形成了“抽烟、喝酒、吃止痛片”习惯。在农村,农民吃止痛片的情况很普遍,为的是缓解劳累,止痛提神,常此以往就上了瘾。为了引导养员不酗酒,她在节假日为养员改善生活,让大家都喝两盅,禁止私下喝酒;对于吃止痛片,她没有禁止,而是自己买了两大瓶子大片止痛片,定期发给养员,不许他们私下吃,以免上瘾。对于生病的智障养员若有了病,她从不将药发到智障养员手里,而是定时把药送去,叫他们吃,以免他们乱吃,造成不良后果。

  敬老院的一名养员精神有点问题,经常自己一个就跑了,王淑环时刻盯着他。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没有看到他,王淑环就开始找,一直到天全黑了还没有找到。情急之下,王淑环给乡民政助理打电话,他们两人一直找到半夜才把这名养员从冯家村找到。他当时蹲在路边,也许是走的太远了,不知道回去的路了,把自己也吓得不知道怎么好了,当他看到王淑环的时候,当时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了。

  王淑环对养员们细致入微地关怀,养员们都看在眼里,点点滴滴记在心上。他们见这位院长就像亲人一样对待自己,就像自家大姐一样贴心,年轻的养员再不叫她院长,而是亲切地叫她姐。一声“姐”叫出来,让她与养员们亲如一家。

  姐,你比我的亲人还亲

  养员关峰,北四平村人,43岁,无父母,年青时得了风湿病,丧失劳动能力,来到敬老院。他三年得了三场病,是王淑环将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让他由衷地感叹,自己的亲人只能照看自己三四天,而整天守在自己身边的王淑环比她的亲姐还要亲。

  王淑环说,敬老院里最让她操心的养员就是关峰。

  2009年的一天,关峰下半夜两点多钟出现胃渗血。王淑环闻讯后,立即让小儿子开车紧急来到敬老院,将关峰连夜送到抚顺市四院。当时关峰人事不省,送到抚顺四院才苏醒过来。他看到王淑环为他排队挂号站了一个多小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在抚顺四院住了十四天院,是王淑环为他联系亲人,张罗钱,有多大力使多大力,终于让他康复,重新回到了敬老院。

  2010年的一天,关峰又是在夜里胃穿孔,人事不省。又是王淑环把他送到县医院,做了手术,住院二十二天才回来。他说,是院长把我救回来的。我每次患病都很严重,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的亲属赶到医院时,我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这都多亏了王淑环的及时抢救。对于王淑环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能忘。

  2011年四月份,关峰的风湿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手脚关节严重变形,不能下地走路了。王淑环为他四处寻医问药,最后从山东端安风湿病研究所给他邮回了“祛痹通络汤”给他吃,同时给他买了不锈钢的双拐。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调养,他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我们在2011年十月份见到关峰时,他只拄单拐,而且在院子里扒苞米,能参加房前屋后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将王淑环给他买回的“祛痹通络汤”拿给我们看,再次说,他身边的这个“姐”比他所有的亲人还亲,她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了。

  “小哑巴”范旭德笑了

  在王淑环任乡敬老院院长这十年,她为四位患病的养员做过手术,送走了三位老人。

  养员杨海军胃穿孔做手术;养员刘新才、刘全海患疝气做过手术。没有钱,王淑环就东挪西凑,给他们借钱,2011年,王淑环为养员看病垫付一万六千元。没人护理,她经常自己守候护理养员身边,为他们洗衣换衣,端屎端尿。凡是养员生病,她都为患者做小灶,让他们吃好的。养员刘全海病危,她一直伺候到他去世。每次有老人去世,她都亲自给老人全身洗干净,换新衣服,让老人体面的走。

  敬老院里有一位无名无姓、身世不详的老人。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不知从什么地方来到北四平乡杨树村,穿着一身旧军装,由于找不他的家,不知他的身世和姓名,又不能将他放在野外不管,村里将他送到了敬老院。王淑环并没有因为老人是“编外”人员而拒收他,她像自己的养员一样照料他,给他做小灶,终于让老人感动地说了话。老人说的是朝鲜语,并告诉王淑环,他姓金,但家在哪里,为什么会走到北四平,他依旧说不清楚。就这样,他留在了敬老院。王淑环一直将他赡养到死。死时为他买了件军大衣穿在身上。这件事感到了杨树村的村干部,村干部说,尽管我们村已经没有养员住在敬老院,但看到王院长这么善待老人,敬老院往后有什么困难,你们需要钱,我们给,我们没钱借钱也给你们。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养员外号“小哑巴”的范旭德。

  范旭德,智障,人称“小哑巴”。2004年,他上厕所时因为是智障而用棍抠屁股,把肠子抠裂了,王淑环急忙把他送到县医院。经过检查,他需要造漏,做改道手术。第一次手术没做好,又做第二次手术。没人护理,王淑环就自己亲自护理,也顾不上男女了。她为“小哑巴”洗换内衣、被褥,没钱就得去筹钱,让小哑巴深深地记住了她这位好姐姐。

  他出院后,和其他对王淑环有感情的养员一样,见不到王淑环就想。一听说王淑环要不干了,就觉得自己没依没靠了,不会说话的他就哭,但看见她来了,又乐了,乐得直拍手。

  由于和养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养员一天见不到王淑环就想她,见到她才放心。敬老院安装了电话以后,养员看不见她就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来,看到她,就安心了。王淑环也充分利用这种感情来做养员的工作。2002年,养员姚广和与冯春山因几句话不知,吵了起来,王淑环也不批评他们,只说了一句,你们再吵架,我就不干了。一句话就把大家给吓坏了,打架的人不打了。她说,我们是一家人,往后谁也不许欺付人,再有这种事发生,我就不干了。自她说完这句话后,敬老院里从此再没有发生吵架的事情。

  三、说一声走,留下多少牵挂

  王淑环在敬老院“院长”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她这位农村妇女为操持管理好敬老院,不知做过多少繁杂细小、又脏又累的工作。面容老了,头发白了,但她情愿与孤寡老人同甘共苦,用她那单薄的肩膀挑着压在身上的重担,痴心不改。

  其实,王淑环也曾多次想到卸下肩上的重担,不再但任这个院长。

  最初来敬老院的时候,买5元的菜都没钱,她干上一年真的不想干了。可是乡长求她再给干一年,她又干了下去。在2006年以前,民政局还没有接管敬老院,她每年都要到各村拜访,去要钱,要柴禾,那真叫一个难啊。她也曾想过知难而退。这时,乡里的老书记调走了,新书记找到她说,怎么老书记你给干,我来了你就不干了,对我有意见呀?出于面子她又接着干,一干就是十年,而且是越干越好。

  水与火淬砺见真情

  为了使敬老院的生活更好,王淑环带领大家开垦水田十三亩二,菜地四亩三,大田三亩八,种地收地,为敬老院创收。每年从春种到秋收,她带领着能劳动的养员像农民一样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敬老院的事业出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同时,敬老院养鸡50只,养猪两头,做到鸡肉、鸡蛋、蔬菜、粮食自给。到了春天,王淑环带领能干的养员一道上山捡干柴禾。为院里节省开支,一次上山砍柴不慎把自己左胳膊摔成骨折,她一边打滴流,一边工作,仍然坚持每天到敬老院去。县民政局长见她胳膊骨折了还上班,强令她休息,她都没听,因为院里当时正在水田插殃,没有她的指挥不行。还因为,养员们见不到她不行,每天早晨,养员们都站大门口迎她,见她来了,才充满活力。

  为了给敬老院创收,敬老院将几间闲置的房屋租给别人办酒厂。酒厂不慎失火,20间房屋全部化为灰烬。大火突发时,王淑环为了不伤到养员,把他们逐个安排到离火远的房屋,派专人看护。她每时每刻都在敬老院,有的养员被大火吓病了,哭个没完,她就得去安慰他们。还有一个精神病养员,吓的满山跑,还得满山去追他、哄他,不下山就得买好吃的把他哄下山。这次失火,责任完全在酒厂,烧毁了敬老院的被褥、粮米和各种用品、家具等价值达5万多元。后经过交涉,得到了酒厂的赔偿。

  2010年两次连续降雨,王淑环带领工作人员提前做好了防洪、撒离的准备,她为每位养员备好了塑料布,一人一块,每人一支蜡烛,同时蒸好花卷儿,备着转移到山上吃。没想到洪水说来就到,到了7月30日下午,一场特大洪水冲进了敬老院。因敬老院就在河边的山脚下,水势迅猛,洪水从窗户冲进屋内的淤泥、浑水有1米多深。家具、被褥、电视机都漂浮在水面,为了不让养员受到伤害,王淑环把他们逐个搬离到乡中学安置下来。没有衣物,她就从家里拿来衣物,有的衣物大小还不合适,不管男女给他们换衣服。在抗洪期间,她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好,眼睛熬红了,人累瘦了,但院里的19名养员在洪水期间却没一个人出现险况,没一个人生病,安全度过了洪水期。

  敬老院的工作千头万绪,无章可循。由于工作压力,有时经常着急上火。2008年王淑环经常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她总是起能挺就挺吧。可是终于疼得无法忍受了,才到医院去看病,经检查得知患上了甲状腺肿瘤。才不得不去通化二00九医院做手术。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日就没命了。手术期间,王淑环依旧总是想着敬老院的事情,想着养员这事那事,病刚刚好一点,她的身影又出现在敬老院里……

  把心底的话说给亲人听

  王淑环十年如一日,把敬老院的事当成家事、大事,把养员当成自己的老人、亲人一样去精心照护。每年的衣服、鞋子,她都定期为养员购买,还专门给养员买防滑的鞋以免不慎摔倒。定期给养员理发,烧水为他们洗澡。她与养员相敬如宾,对养员关怀备至。全体养员都夸她是一个称职的好院长,心中只有敬老院,唯独没有她自己。

  2011年初,县民政部门有意让北四平乡敬老院与条件较好的距县城更近的黄旗敬老院合并。消息传到敬老院里,几乎全体养员都哭了,因为他们舍不得离开王淑环,更害怕自己的生活里没有王淑环,于是,全体都不愿意搬家。

  王淑环也早想退下来了,一则敬老院合并后不再需要她这个院长,二则她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应该回家颐养天年了。敬老院的19位老人,都不愿让她离开,她看到院里的养员人心慌慌,吃不好,睡不下,她的心又软了。想到这十年里,她的这些“亲人”在她的生活里已经超越了她的一切,“亲人”的快乐就是她最幸福的事。十年里,她和19位“亲人”组成了一个相依相亲,和谐美满的大家庭,自己就要不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了,这样一想,她的心里也不好受,于是,她安慰全体养员说,你们不要怕,就是与黄旗敬老院合并了,我不当院长了,但我还是你们的姐姐,我陪着你们一起去黄旗,和你们在一起。这才给养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已经到了2011年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敬老院合并的事还没有消息,我们来到北四平乡敬老院采访的时候,王淑环正带着养员们在地里收割。听说我们来了,她才从地里赶回来,把带头收割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老头。她对我们说,豆子才打完,玉米晒干了,现在正在收割水稻,然后收白菜……

  作者感言:

  在这座普通的乡村敬老院里,住着19名养员,每一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衣、食、住、行、病,每个人的故事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每个故事里都有她。她,是每个养员的亲人,是每个养员的福音;她,让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变得美丽。

  要我评价,能对养员像亲人一般,这个院长就够格了。

  王淑环,在平凡的敬老院长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里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为养员们能多得到一些关心,多得到一些温暖。她黙默地为养员们奉献的亲人般的情感,向我们展示的是大孝无边的道德力量,和“敬老扶幼暖乡邻”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在“白发经济”问世的今天,什么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献给王淑环的赞颂词》
她是最结实的拐杖
扶着她就不会摔倒
她是最可口的饭香
闻着她就有家的味道
十九位老人的闺女
一个特殊家庭的家长
孝心无关血缘
亲情随爱滋长
她是挂在满乡的上弦月
牵挂着摇摇欲坠的夕阳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  邮编:113001 / 电话:86-24-56658816
传真:86-24-56658806  交通:乘市内公交车15路、807路、83路、40路、37路车到雷锋纪念馆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2012-2020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辽ICP备2021005049号-1  辽公网安备21040402000011-号

 

这是描述信息

友情链接  学习强国网  中华先锋网  中国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精神  在线中国文明网    技术支持:新网